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道德敬畏、弱势报复与校园安全

原文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e2b13e2970c4c5c6
道德敬畏、弱势报复与校园安全 / junli6363
2010-04-30 11:42 | 阅读(305) | 标签: 时事观点 | 字号:大 中 小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看一个小人书,说是一个阶级敌人搞破坏,在水塘里投毒,结果被机智的少先队员当场发现。我当时想:在水井里投毒害人,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于是,我整天担心这种事情在我们村上发生。但是,大人们好像对此全无防备——根据我的观察,大人们几乎没有想到这种危险就在身边。过了很久,这种事情终于没有发生,渐渐地我的担心也淡去,可有些事理仍然不能明白。比如,我们村子在这个地方少说也几百年了,村里肯定也曾出过个把坏人,但是,没有听说在水井里投毒的“故事”。周围有很多村子,也从没有听说同类的“故事”发生。我纳闷,那些坏人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招数呢?我想问一下大人这个问题,但是不敢去问,因为我猜想,大人们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很傻、很傻的问题——谁也不会想到在水井里投毒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呀。我没有敢问这个问题,但有一阵子,我为自己居然想到这么一个阴毒的问题而羞愧!我小的时候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也有过故意损坏别人家东西的记录,但是,怎么也不应该在心里起那样的“歹念”啊!

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向大人们问起,但一直没有忘记,因为这个问题包含了人类道德中令人敬畏的神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让我一直心存敬畏。但是南平郑民生刺杀小孩的事件和近几天发生在广东湛江、江苏泰兴的同类事件彻底颠覆了这种神秘的敬畏感——真正的恐怖事情在眼前竟然接连发生了。我的问题一下子从为什么最坏的人也想不到那样做,变成了据说最喜欢喜欢儿童,或者最弱势的人们,为什么会突然变成恶魔杀害无辜的儿童以发泄自己的愤懑之气!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为什么连那些最恶的人都想不到的恐怖方式,却被看似决非大恶之人的他们一次一次想到。于是,我想到一个词——弱势报复心态。一个强势的人,他如果受到刺激而对某个对象产生仇恨,他要报复,他会采取老虎的方式——也就是光明正大的攻击。相反,如果本身是一个弱势的人,如果他受到刺激,他就会采取狐狸的方式——避开强势的目标,选择更弱势的目标进行报复。前者,制造的是仇杀事件,后者制造的是绝对的恐怖事件。这是最近的恐怖事件让逼着我想到的一个答案。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怎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弱势者会受到刺激而变成恶魔,结果采取弱势复仇方式,在我们的周围连续制造绝对的恐怖事件呢?如果一个社会制度是公正的,个别的弱势者会被偶然刺激,引发偶然的弱势复仇事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偶然的弱势复仇事件会在人们的惊愕和愤怒之中自动平复。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不公,加上人们普遍的冷漠,弱势者作为一个群体被忽略,或者刺激,这个时候,弱势复仇事件就会连续发生,甚至互相效法。此时,危险进入了随机状态,悲剧在暗处潜伏,而防范又无从着手。这是真正的恐怖!在这种情况下,把所有的罪责归结到现行的暴徒身上,把他们速快处决,不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相反这是对仍然处在危险中的孩子们的安全极不负责的做法,因为,这样的办法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掩盖了危险——这是更大危险!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应该发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发起关注弱势复仇事件中弱势者(潜在的恐怖者)境况的讨论。通过心理分析和社会学的研究,揭示他们从弱势者变成暴徒的心理和认知过程,找到“真凶”。其次,进行理性的反思活动,发起社会关怀运动,关心弱势者的处境问题,释放公共的善意信息,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抚慰他们的心理,以去除他们心理上的暴力引信。其三,通过社会讨论,进一步认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凝聚全社会对制度改进的共识,形成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尽快启动社会制度的改革,给弱势者“改变”的通道。最后,当务之急是学校、家长和政府部门建立联防机制,应付当前危机。比如,警方排查潜在危险(这种事件一般是社区内人员作案)。特别要防止学校和家长之间互相推诿,形成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安全真空”。


2010-4-2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

关注者

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过去,因为遥远而美丽; 童年,由于无知才无忧。 幸福,就在于为达到幸福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