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n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果然跟我想的一样,在李银河最新博文后面,又增加了许多的谩骂。有些人甚至在那里问候李银河的母亲。在这里呢,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出于道德性考虑的谩骂其实是最不道德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句名言就说了,道德性围观本身往往比围观的对象更加的不道德。(为了表示低调,我就不说这句名言是谁说的了。)我相信很多人可能真的是激于义愤,觉得那样实在受不了,但是当我们因此对别人实施谩骂的时候,那我们自己其实已经失去了评判的资格。比如那些问候李老师亲属的ID。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漫画。讲的是一个女孩就要被烧死,因为她好像搞了破鞋什么的;这时候,大家问她有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女孩就说:"本来我想……跟村里的每个男人都睡一晚来的……"说来神奇啊,结果我们都想到了:女孩得救了。
这个漫画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道德性审判的根源往往来源于嫉妒。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各种的门,有些很具有娱乐性,另外一些则往往激起一些人的道德性围观。比如慈溪的那个什么门。很多人就会感叹现在世风日下什么的,感叹完了又进行一些围观。最后搞得人家恨不能去自杀,这就很造孽了。其实,仔细看看这个事情的根源的话,可能就跟那个漫画所说的一样了。
有些时候,这种嫉妒隐藏的可能会比较深。连自己都可能发现不了。但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嫉妒心理概括起来其实是"我不能够那样那样……因此怎样怎样"。"我不能够"其实不光是说条件不够,也可能就是说我们内心的清规戒律所不允许,所以"不能够"。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是被压制的那一个。
既然"本我"被压制,也就是"不能够"。所以潜意识里就嫉妒。然后按照李莫愁原则,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掉它。
那么,道德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很早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怎么想明白。还是罗素告诉我正确答案。他说,道德,其实就是你四岁时在母亲膝下所接受到的那些训诫;它们往往没有逻辑,是出于惯性和漫不经心的产物。
而且,很奇怪的一个事情是,为什么人们总是觉得性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呢?
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俗话说的"万恶淫为首"。这可真是怪了。鲁迅当年就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看到一根裸露的手指头都能够联想到性交。
反正我是不怎么理解。我唯一想到的理由就是阿Q的那种"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理在作怪。
以前,我们认为爱情是邪恶的,后来还终于有所进步,现在我们认为早恋是邪恶的。
以前,我们认为第三者是邪恶的,后来还终于有所进步,现在我们认为第四者才是邪恶的。(换偶,说起来不过比第三者多了一个第四者而已)
这两天好像是南京的那个换偶案要判决了。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愿法官的思想不要向中世纪迈进才好。
顺便说两句。
第一,我是坚决支持李银河老师的看法的。换偶不是罪。不但不是罪,而且也不是不道德的事情。我认为这个事情很道德。因为两性如果说实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叠加,那么这个事情就是实现了四个人的快乐叠加。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很快乐,就判处别人有罪。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第二,这个事情里,没有出现受害者。没有人受到伤害,所以,要是比较的话,这其实比起婚外情来说要更加道德一些的。
第三,我看到好几个地方,包括不少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用"换妻"这个标题。不知道广大女同胞怎么想,反正我觉得这个说法不仅仅是表述不当的问题,而且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或者说是污蔑。因为这实际上是"换偶",也就是说,同时是"换妻"也同时是"换夫"。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使用 Google 阅读器订阅一五一十部落推荐文章
- 开始使用 Google 阅读器,轻松地与您喜爱的所有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