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讲的道理-就是谁都别摆谱,自然而然这个事情还是在理的
Weijin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我没少在博客上批评东北人,因为我没资格批评别的地方的人,最擅长的就是批评东北人。即便如此,也常常有东北人认为我没资格去批评东北人,或者,在某些人类看来,我就没资格去批评任何人类。但是,我一定要抓住任何机会批判东北人。这不,赵本山老师送上门了。
最近赵本山老师在研讨会上发飚,对一个大学教授的批评感到反感,然后反戈一击,祭出大俗大雅的论调,这个教授现场一定很尴尬,他一定没有经历过五七反右(实际上他是1937年出生的),但凡在那个时期过来的人,都不会质问赵老师。看,不小心变成彭德怀了。
我总采访一些明星,包括赵本山老师,采访中我发现,你问的一些问题他们并不感兴趣回答,而是想借着被采访的机会亮出自己想说的观点和态度。一般我都是先让他们尽情说上一个小时,说累了,我再上场。采访郭敬明老师,他老想把自己往抄袭的话题上拐,我就不接招;采访周立波,他老想拿自己跟郭德纲比,老想说自己的脱口秀高雅,我就不接招;采访赵本山老师,他老想往俗雅话题上拐,我也不接招。我发现了,采访任何老师,老师们都想把你带进他的世界,让你感受一下爱丽丝漫游奇境,还真把自己当小白兔了。一般想把我带进洞里的小白兔,我就呆在洞口,等他进洞绕一圈出来,我再继续问我想问的问题。采访明星,其实就是一个小白兔漫游仙境记。呵呵。
所有经常与媒体打交道的名人,都有漫游的毛病,难道是用外地手机用惯了?一来他可能经常被一些媒体记者拷问,第一次没回答好,结果没想到第二个采访的记者还会问类似的问题,他就会好好思考,慢慢就想的比较圆满,然后对答如流,不管你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他能说出一大堆。时间长了就变成习惯性脱臼了,还没等你问,他先把答案告诉你了。
研讨会不是采访,教授上来就说没什么仙境,都是陷阱。赵老师对这种次序颠倒没有做任何准备,小白兔立刻变成大灰狼。媒体认为赵老师被惯坏了,有这方面的原因,整天总听好话,突然来一句刺耳的话,他显然不能接受。但我觉得,更根源的问题就是东北人的假仗义。东北人热情好客直爽的确是真的,这一点不用置疑。但是你要留意,当东北人对你非常客气的时候,那一定是想对你不客气了。
事实上,赵老师在研讨会上本来是想真客气,就像前段时间"创造条件让人民安全地批评监督政府"一样开个研讨会"创造条件让专家安全地批评本山"一样,因为在他预料的范围之内,一定是全场赞不绝口若悬河。结果没想到遇上一个真不客气的,而且偏偏教授说的那个话题碰到赵老师最硬的地方,赵老师抡起来比台词还要熟悉,本来准备给记者的回答全都扣在教授的头上,反击了半个小时,他一个小品顶多也就20分钟吧,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也不过打了半个小时。
赵老师的做法很熟悉对不?有相当一部分人经常这么表演。赵老师只是个缩影,具备中华民族的品格。东北人脾气向来火爆,东北名人向来脾气更火爆,老听好听的话的东北名人脾气可以火爆半个小时。
不过那个教授也是,没事跟他扯什么雅俗,《诗经》里早就分出风雅颂了,各看各的,今天的文化不还是风雅颂吗,别没事老拿学院里的那一套理论当成一成不变的安全"套",雅有雅的道理,俗有俗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别老把自己弄得跟三联生活周刊读者一样。你让赵本山把本来就是个娱乐的电视剧、小品弄成一个深刻高雅的玩意儿,那跟让猫身上长出虎骨一样不现实,余秋雨老师说赵本山是大艺术家,你要求他有什么深度和内涵怎么可能?连余秋雨都做不到。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使用 Google 阅读器订阅不许联想
- 开始使用 Google 阅读器,轻松地与您喜爱的所有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