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n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透露,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而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
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最多对房屋质量产生些憎恶。
其实,在建筑短命背后,包含着两大损耗,而这两大损耗,是制约中國经济发展、降低人民幸福指数甚至残杀生命的重要元素。
其一,财富损耗。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建筑短命意味着要不断拆毁重建,在这一过程中浪费的财富,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建筑寿命每缩短一年,意味着财富当年损耗掉4万亿元,缩短20年就是损耗80万亿!如果与英国相比,我们损耗的是408万亿的财富!2009年,中國全年的税收收入是6.3万亿元。比较一下,就知道这种短命损耗是何等可怕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建筑寿命延长一年,就能节省出4万亿元。英国建筑寿命达到132年,悄悄累积了多少财富,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然,在财富累积的过程中,英国的GDP不再增长了。不幸的是,中國人跟英国比的是GDP增速而不是累积的财富——再没有比建了拆、拆了建的做法更能推动GDP增速的方式了!通过折腾的方式推动GDP增长,是最愚昧的行为。
这不禁让我想起罗马帝国的鼎盛时代。贵族们吃喝玩乐,山珍海味吃饱后,还想接着爽,但肚子不能容纳了,怎么办呢?就发明一种药,把前期吃的东西全部吐出来,接着再吃再爽,爽得一塌糊涂。暴殄天物的结果,历史上写得很清楚了。
建筑短命产生了大量垃圾。据仇保兴副部长介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國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危害环境、挤压我们生存空间的一大难题,而处理这些垃圾同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富。
中國的房产商四处走穴,谈理想、谈人生、谈哲学……就是闭口不谈房屋质量。2009年10月,武汉新洲区邾城街南街社区振兴里,一栋新建6层正在粉刷装修的楼房突然倒塌,与上海倒楼事件一样,设计非常人性化——是在没有住人的情况下倒塌的。从"楼歪歪"到"楼脆脆",从用毛竹替代钢筋,到用纸当墙,中國的建筑短命现象,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所幸的是,中國人心理素质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情绪稳定,如果在国外,这样的事情出来恐怕早闹翻天了。
其二,是生命损耗。
这比财富损耗更令人恐惧和担忧。
"地震本身不会杀人,而建筑会杀人"。这句名言被一次又一次地证明。
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据地质专家介绍,智利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今年1月海地太子港地震的500倍。但智利的人员伤亡却很少:3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对于这种量级的灾难而言,生命损失已经降低到了最大限度!我们在为不幸遇难者哀悼的同时,更庆幸更多的人在灾难中活了下来。
为什么?因为智利有着非常严格、系统的建筑质量标准和比较完善的应急措施,地震袭击之后虽然很多建筑受到损害,但并没有完全倒塌。值得强调的是,就连低造价的建筑物质量也有保障,因为"栋栋都符合防震标准"(非政府组织人道主义建筑事务所执行主管卡梅伦·辛克莱的评价)。
中國也有建筑标准,遗憾的是,它们只是装饰。《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一般性建筑年限为50-100年,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高达100年。民居住宅即使被包括在一般性建筑中,也应该有50-100年的使用年限。我不知道这样的规定,谁遵守了,谁去执行了!
国外重视建筑质量,更重视学校的建筑质量。
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北岭地震中,没有一座学校建筑倒塌,原因是加州在1972年出台的条例对学校建筑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把学校按照"第一避难所"原则来建设的。
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后的5月16日,日本政府立即推行了一个"校舍补强计划",对全国学校建筑进行检查、加固。汶川大地震中,5335名学生在地震中遇难,546名学生残疾,四川省需要恢复重建11687所学校!而中國却缺少日本那样的教训汲取——哪怕是别人的教训也要汲取。在玉树大地震中,据媒体公开报道:"玉树70%的学校发生了垮塌,学生伤亡的人数还在统计中。"
为什么总是学校先倒塌?
这是一个令人难过和愤怒的问题。
我最担心的是:如果那些爱心奉献出来的捐资再次使用不当伤及良善者的心,当今后再次面对同样的灾难,还如何万众一心?
一次次滥用爱心比玩火本身更危险,因为,这会使仅有的爱心也丧失殆尽,留下更大的恶!
4000亿元(官方说"只有286亿元")重金打造的世博会,在10月31日就将被拆毁,偌大的展馆现场将只剩下"一轴四馆"五个标志性的永久建筑——世博轴、中國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文化中心。
如果把这样的巨资,用到校舍的重建或加固上,可以把全中國的校舍焕然一新!所以,"世博"真的不适合在中國做,因为它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是"SB"(以下SB均代指"世博"),中國汉字竟然如此奇妙!最可笑的是,全球第一强国美国居然拿不出建馆的钱,原因是纳税人不允许政府把钱用到与纳税人利益无关的领域去,所幸的是,海尔等中國企业英雄救美,帮助美国人把馆建立起来,使中國SB真正办成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会。突然想起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某某某在答记者问时的发言:"你刚才问到如有中资企业或者其他华人企业赞助美国的国家馆建设是否妥当,我从美国国务院所了解的情况是,他们欢迎并赞赏这样的努力。"中國官员这样做SB,美国国务院如果不欢迎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
干旱刚过,西南不少地市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防洪任务。
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一次次见证千奇百怪的奇迹!
于2010年4月24日
作者:时寒冰
中国报道周刊, 2010-04-28.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惊人的财富损耗与生命损耗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 2006年房地产业仍然没有曙光 (1)
- 鼓吹拯救楼市暗藏五大阴谋 (25)
- 高房价伤害老百姓,破坏社会稳定 (4)
- 首付和利率调整难阻房价下跌 (7)
- 降低地价房价遏制通货膨胀 (2)
- 闲话美国房市 (0)
- 部分城市房价高到不道德 (1)
- 透明的"黑屋" (0)
- 迪拜破产可能引发中国央行加息 (0)
- 迪拜和冰岛的南柯一梦 (0)
- 违民意维持高房价,是发展阵痛还是饮鸩止渴? (27)
- 轻税减费能否作为遏制房价的利器 (2)
- 谁是高房价的幕后推手 (0)
- 谁弄脏了开发商的脸? (0)
- 西方正在复制中国的"广场协议" (0)
- 虎年中国世纪"劫"? (0)
- 莫留"危巢"给子孙 (0)
- 离房地产泡沫破灭只有一步之遥 (1)
- 用什么取代经济适用房? (2)
- 珠三角退房风波是房地产业巨变开始 (2)
- 深圳房地产黑幕揭秘 (1)
- 正常调整的楼市不需要救 (4)
- 楼市泡沫雪崩为何十倍"猛于"股市大跌 (0)
- 来一场中国住房政策的电视大辩论如何? (4)
- 断供不会引发次债危机 (1)
- 政府是最大的房地产商 (1)
- 政府救楼市是救开发商救暴利天理难容 (17)
- 政府偷地难道真的是偷么? (1)
- 政府与资本家博弈在房地产业 (0)
- 政府、银行、房地产开发商的三角恋爱是如何谈成的? (8)
- 控制通货膨胀必须压低房价 (0)
- 控制通胀应压房价而不应压股市 (3)
- 抑制住房投资不能走火入魔 (0)
- 房地产救市的实质是维护暴利 (3)
- 房地产撑出中国的天? (2)
- 房地产市场回暖不是好事 (0)
- 房地产套牢中国? (1)
- 房地产价格还可能大涨 (0)
- 房地产业绑架了国家、人民和政府 (1)
- 房地产——官员的双刃剑 (0)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使用 Google 阅读器订阅中国报道周刊
- 开始使用 Google 阅读器,轻松地与您喜爱的所有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