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笑望长空云卷云舒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Be without fear in the face of your enemies, Be brave and upright that God may love thee, Speak the truth always even if it lead to your death, Safeguard the helpless and do no wrong.
胡适有个观点,独裁难而民主易。易到什么程度呢?容易到"幼稚园的政治"。既然如此,我想花十分钟就可以谈个大概了。不妨先从最流行的"素质论"说起。
一、"素质论"
打个比方,一个股份公司吸纳了很多股东的钱。是不是可以因为股东的"素质不高"就拒绝开股东大会呢?显然是不可以的,无论贤愚不肖,这个公司的主人是全体股东的。同理,一国政府的钱都是从纳税人的荷包里来的,那么纳税人才是主权所有者啊。纳税人的权利,和他们贤愚不肖又有什么关系?素质论的荒唐之处正在于此。偷了属于别人的东西,还骂人家素质不高,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幼稚园的小朋友也能理解的吧。
那么,有些人要出来担忧,这个怎么得了,股东们哪里懂经营?且慢,谁说股东都要来当公司高管啊?该杀猪的杀猪,该种地的种地,哪儿那么大功夫陪着玩儿公司治理啊?有股东大会嘛,有章程、有规则,选出董事、聘请职业经理人,日常打理就交给专业人士了。所有权在股东,但是治理权给信得过的经理人。那信错了怎么办?大家认赔呗,好在所有权在股东,直接请拆烂污的经理人滚蛋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这么回事。主权在民,治权在政府。
那么,纳税人是谁?交个人所得税的主儿?这是个误解。现代国家的税收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税,就是个人或法人直接缴纳的,比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另一种是间接税,是在生产流通环节抽税,比如增值税。如果说直接税有清晰的纳税人范围,那么间接税则是模糊的,可以说"动辄获税"。以我国为例,增值税达到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是绝对大头,那谁不是纳税人呢?基本上可以认为,任何人只要在这个国家范围内有经济活动,都在缴纳间接税。
那么,假设我们要支持素质论,只有一个办法:让"低素质"的人不纳税,这样他们就不是主权的一分子,自然也谈不上"民主"了。既然主张中国人的素质低,不适合民主,那好吧。请少数高素质的高等华人纳税,并且把低素质人群那部分也代为纳掉。这可能吗?
其实,民主制度是很简单的制度,不需要什么高素质。只要一个人有正常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知道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就可以了。基本上,智力水平可以去菜场买菜的人都可以。挑个看得上眼的政客,和挑个合适的冬瓜相差无几。哪里需要懂什么文化啊、历史啊?教授去买冬瓜也无非是挑个价格可以的、大小合适的而已,并不考据"冬瓜"为嘛不叫"春瓜"。
里根和谋求连任的卡特竞选总统,提出的口号是"你们比四年前过得更好吗?",简单明了地赢得了胜利。四年后,他挟着经济复苏、国力增强的政绩,再次问选民:"你们比四年前过得更好吗?",他又赢了。"你们比四年前过得更好吗?",这个问题有多难?需要多高素质去回答呢?
而我们的现实是,他们从来不问我们是否过得更好,因为我们素质低,所以我们是否过得更好,也是他们说了算的。这就是"素质论"的根本逻辑。我觉得,只有把自己当畜生的受虐狂,才会接受这样的逻辑。
二、民主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有一种迷信,以为民主制度就不能办大事,而威权、集权可以。其实,这是很荒谬的。
民主是一种机制、一个平台,能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这个平台上各方协商、博弈的结果。比如法国,其税负指数比我们还高,政府开支达到GDP的百分之五十,"集中力量"的能力和程度比我们如何?不要以为圈钱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集中力量"没什么稀奇的,欧洲高福利制度搞了几十年,也圈了几十年。而且,圈得和平、顺利,并没遇到什么暴力抗拆的血肉横飞。"集中力量"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关键是集中力量以后,办何种大事。
可能有的人认为造航母、搞三峡才是大事,其实这种看得见、动静大的大事,和全民高福利比比,根本不算什么。法国政府给国民提供四百多种福利,生老病死全面覆盖,政府开支的百分之八十花在公共福利上。美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福利国家,每年医疗福利开支竟然也达2.2万亿美元之巨。州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普遍在其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这些钱,够造多少航母、多少三峡、几个鸟巢、多少公车?难道不是"办大事"吗?我不评价高福利制度是否好,但是高福利制度确实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是民主制度之下的普遍存在。要说民主制度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显然有违事实。
民主制度本身并不决定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方向。是低福利低税收也好,高福利高税收也罢,跟着民意走。正常人无非是两种选择,要么让政府多收钱多服务,要么让政府少收钱也少管事儿。当然,少数二逼青年要少收钱多办事的,这个很少有人搭理,他们便落寞了,便去站大街、搭帐篷、抽大麻了。其实,这也无伤大雅。但,决计不会出现这么种"民意": 屁民砸锅卖铁、喝毒奶,也要让领导坐豪车、吃特供、造豪华衙门、搞宏大工程,然后一干屁民精神上爽爽,很有面子了、就歌颂崛起了。这是一种特色的民意,是"低素质"被"高素质"代表后的民意。
三、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
丘吉尔说过:"民主制度很不好,但是其他制度更不好",由此衍生出"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
要较真说,这话有点儿问题。比如柏拉图就不会同意,他看古典民主制就很不好,需要搞理想国。这个留给专家学者去讨论吧,因为我们不会穿越,也谈不上从头搞起。没必要知道那么麻烦的东西。同时,还有两条线,一条是天然资源太富有,随便卖卖就足够国民花了,那是不必搞得太麻烦,沙特、阿联酋便是。另一条是太穷,刀耕火种、部落混杂,卢旺达、索马里便是。前者不必收税,后者无税可收,以纳税人为基础的现代民主制度,也就谈不上了。这个也可以留给专家学者讨论,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学者是最有文化的,讨论个炸酱面的做法,也要从农耕文化劣根性说起,卢旺达是最适合他们的。但是,对我们而言,既非资源财富满坑满谷,也不至于卢旺达、索马里那样靠天吃饭。道理可以有千万条,现实问题却只有一个: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该怎么安排自己的制度。
民主制度很不好。比如说,英明神武的丘吉尔败选了,因为英国人选择了好好过日子的战后重建,而不是跟着老丘与苏联死磕。当然,英国人有理由为日不落帝国的衰退感到惋惜,但是国家政治不是莎士比亚剧场里的舞台剧,不是看角儿把李尔王的悲情戏发挥到极致后自我毁灭,而是面包、牛奶这样世俗的东西。诚然,民主制度倾向于拒绝创造奇迹、拿一国福祉搏命的"伟大领袖",也不能让鱼和熊掌一起落入腰包,却能保持一个国家在大体正常的轨道上前进。
反观那些"英雄"辈出的传奇国家,绿色革命卡扎菲、强盛大国金正日,过的什么鸟日子?民主制度的"平庸"总让充满浪漫色彩的文人不舒服,平庸也确实不完美,但是避免了自我毁灭的倾向,却是最不坏的保底。二战结束时,56%的国家是威权制、极权制,现在只剩下10%左右。去年就倒了好几个,我没有那种歌颂"民主之花开遍地球"的热情,而是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兔子的尾巴总是那么短的一截,死撑硬撑也成不了雪豹。专制、极权可能因残暴而亡,可能因贪腐而灭,但最根本原因则是太贵、太浪费。
民主制度很不好,而其他更不好。最突出地体现在制度成本上,现代政治制度都很昂贵,民主制度概莫能免,可是别的制度成本更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多年来宣传的"常识",美国竞选费用多高啊,动辄上亿美元。可是,谁知道本国一年跑官买官的钱烧了多少?放大一些,大量为了赚政绩烧掉的钱又有多少?美国的竞选经费出于个人和团体的政治捐款,用金钱换取政治影响力,而非纯粹的政治意见之争,当然是不完美。可是,这些钱不花在竞选上,也不会花到其他公共服务上。而花在竞选中,至少可以为现代传媒的生存发展注入燃料。比专制政权、密室政治里拿公帑换取个人政治前途如何呢?
批评者认为,公开竞选是一场政治秀,在两个差不多的候选人里选一个,花那么多钱不值得。这话可能有道理,但是公开竞选的意义并非这么简单。每一次竞选都是一次政策的公开讨论;每一次竞选都是政治合法性的确认;而且,每一次竞选都是一次社会政治动员、凝聚和表达。你可以说这个性价比不高,但是总比暗箱操作的卖官鬻爵、烧钱买政绩要高些。后者是完全无用,单纯有害的。专制体制可能有政治动员——北朝、前苏、伊朗都热衷于搞大规模的政治游行,但是缺乏有效和长远的政治凝聚,更缺乏坚实的政治合法性。冷战的戏剧性结束,庞大的苏东几乎一夜变色。而去年的北非政权更迭也是如此。平日里高喊万岁的群众,甚至是党员、官员,竟然悄无声息、处之泰然,乃至倒戈相向。这些听不到不同意见、听不到政治争论的政权,其政治凝聚力之脆弱,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这是为什么?以高昂的代价维持举国一致的政治假相,却没有真正长期凝聚的作用。时机一到,不堪重负的社会反噬政权本身——专制的问题在于政权吞噬社会,殊不知社会可以被扭曲挤压得奄奄一息,却不会灭亡的,而政权会。由此可见,民主制度诚然很贵,诚然性价比不高,但是其他制度则没有什么性价比,只有崩溃前的倒计时。
类似民主太昂贵、民主太平庸的议论还很多。这些议论未必没有道理,实际上也正是这些批评可以公开表达,现代民主制度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推崇民主制度者大可不必讳言种种制度上的缺陷——这在我所见的舆论中也是常见的问题,民主制度不是批评不得的,恰恰是为了让所有的批评都可以得到表达,才需要民主制度。但是,思考这些问题的出发点,都应以"最不坏的制度"为基点。最无聊的批评莫过于"民主不完美,所以不要民主",那确实比幼稚园的孩子还不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经历了百年极权思维的毒害,大家都容易犯糊涂啊。
结语:
本文明确是作浅谈。因为从实践层面而言,浅谈是当下最需要的,最不需要的是"历史如何如何"、"文化如何如何"的虚高。"文化如何如何"固然是一种学问,却也仅仅是一种学问。若谈者本没什么学问,却硬要挂个学问的牌子,反而坏事。学问也被败坏了,实践也被搞糊涂了。
我国之事,坏在这种虚高腔调者,十之八九。以民主而论,正方反方都有这样的姿态分子。开口希罗的,与开口施密特、通三统的,酣战得大汗淋漓。有什么意义呢?你讲文化批判,可文化批判无从量化。遂可以永远批判下去,这岂是与专制为敌,而是靠着专制的存在拿一张长期饭票——印两个大字"文化"。至于另一面,虽然批评西方民主很卖力。却时不时秀秀"兄弟在美国时……",真是不可以当真了。对两面的姿态分子,大可鄙视之。
好的制度工具,是让人用得轻松的,比如里根的"你们比四年前过得更好吗?",文盲也不难理解,用选票say no,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这个。动辄以代表人民、代表大多数自居,却反对现代民主制度,是最无逻辑的。既然那么多人支持你的意见,倒是应该最积极地实现一人一票啊。可是,这些自称"代表大多数"者,动辄来一句"民主是虚伪的,你们会被骗的",便搪塞过去。却经不起多问一句"你就不骗人啊?"——据说是虚伪的民主制度下,工会也有了、福利也有了、游行也有了,底层的日子也改善了。而自称不骗人、真民主之下呢?不好意思,事实是残酷的。如果事实还唤不醒自欺欺人者,那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塔西陀嘲笑过蹩脚的诗人:"他们自己想象出什么,就急吼吼地信仰了。"我并无和他们对话的兴趣,对最显而易见的事实都视若无睹者,非人语可以说明的,大可让他们信下去好了。我却不会信他们代表什么大多数。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承认自己是少数多少有些痛苦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同情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我也清楚地知道,如果今天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的话,我所信仰与坚守的是少数的、边缘的。这决计不成为我拒绝民主的理由,哈维尔有言"制度的根本在于良心"。良心所系,义无反顾。而且,即使是少数,凡真有自信者,大可寄望于将来,寄望于文教昌明之后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提出自己的主张、感召更多的人群。唯有不自信者,才会为一己私意谄媚强权,而不自信者真有信仰吗?我以为,没有。
这是龙年之前,最后一点感想。并祝各位新老茶友、书友愉快。
作者:关不羽(天涯网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49391.shtml
其实,韩寒完全没必要再《要自由》了。因为,他把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和同胞对民主与自由的理解,已解释成"因为大部分国人眼中的自由,与出版,新闻,文艺,言论,选举,政治都没有关系,而是公共道德上的自由,比如说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人,能自由的喧哗,自由的过马路,自由的吐痰,稍微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我可以自由的违章,自由的钻各种法律法规的漏洞,自由的胡作非为"了。
既然,韩寒的《要自由》出笼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好象预知这一切、一早就有"《环球时报》特意发表社论力挺,截止前两篇博文发表后,主编胡锡进盛赞韩寒的言论是'当下中國难得听到的大实话',社论起草人之一王文也宣称,韩寒思想'蜕变'将是对自由派人士的重大打击。同时,有反对者批评韩寒此番言论是'五毛'升级版,甚至称这是韩寒'和自由主义决裂的宣言'"等综述。那么,我就与中共及韩寒下完这盘"很大很大的棋"。
韩寒道:"上上篇文章里说,每个人要的自由是不一样的"。
顾晓军批:请问韩寒,如果是"每个人要的自由是不一样的",又怎么解释"人人生而平等"呢?韩寒的此言论,其实就是承认了分等级或等级制下的自由。这,不是民主社会的自由观,而是封建制度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所谓的"自由"的自由观。
顾晓军续批:韩寒,成功了,完成了从叛逆青年到中共政权合伙人的角色的转变,也成了让他钻营成功的这个社会的卫道士、成了社会进步的阻力。
韩寒道:"我知道你们一定对苏共进行过研究,你们认为苏共的失败,很大的程度源于戈尔巴乔夫开放了报禁,并将最高权力依照宪法约定,从黨返还给了人民代表大会"。
顾晓军批:替黨说话。"从黨返还给了人民代表大会",是韩寒在为中共歌功颂德。其意:一、中共还是讲民主自由的。二、暗指"人民代表大会"是合法的。其实,中共没有资格"返还"这样那样。民众,不是中共的奴隶,而是国家的主人。相反,政权的合法性,应该得到民众选票的承认;政黨的合法性,应该是到民众选票承认的政权处去登记。这是民众与政权与政黨之间的基本关系。而由一个政黨垄断的诸如"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实质上是不合法的,所以才落到了"橡皮图章"的命运。
顾晓军续批:什么叫"苏共的失败,很大的程度源于戈尔巴乔夫开放了报禁"?苏共的失败,源于他们倡导的社會主義,是违背人性、违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新闻自由,是普世价值。英、美等国不是一直在搞新闻自由吗?为啥至今没有垮台呢?
韩寒道:"我恳请官方为文化,出版,新闻,电影松绑"。
顾晓军批: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且拿民众利益换自己与小团体的利益。然而,如果民众没有选票、政权没有合法性、一个政黨凌驾于民众与国家及其他一切之上,会有"官方为文化,出版,新闻,电影松绑"吗?上个世纪60年代之初与80年代之初,不都松绑过吗?结果又怎么样了呢?经历过文革与"换二十年稳定"的人们,谁还敢寄希望于一贯出尔反尔的中共的松绑呢?韩寒这究竟是无知还是别有用心呢?
韩寒又道:"作为交换的条件,我承诺,在文化环境更自由之后:不清算,向前看,不谈其在执政史上的敏感事件,不谈及或评判高层集团的家族或者相关利益,只对当下社会进行评判和讨论。如果文化界和官方能各让一步,互相遵循一个约定的底线,换取各自更大空间,那便更好"。
顾晓军批:韩寒的用心已昭然若揭——他在倡导:"作为交换的条件","不清算"、"不谈其在执政史上的敏感事件"、"不谈及或评判高层集团的家族或者相关利益"、"只对当下社会进行评判和讨论"。请问韩寒:是当政还是"执政"?如果是"执政",有选票吗?有能上能下的机制吗?什么都没有,你凭什么"不清算"、"不谈……敏感事件"(知道广场母亲的感受吗)……你根本就处于无权谈论这谈论那的状态,又有什么资格交换呢?
顾晓军续批:"不谈及或评判高层集团的家族或者相关利益",是不是连官员财产申报公示也不要了呢?那还有公开、公平、公正吗?
韩寒道:"在每一届的作协或者文联全国大会时,我将都亲临现场或门口"、"相信我们这一代人的品质"。
顾晓军批:韩寒终于想进作协了,祝贺你的伟大进步!至于"品质",你有啥资格代表"我们这一代人"?就你的奴颜婢膝与用心的昭然若揭,我相信:是很多韩粉抛弃你的时候了,一如臭名昭著的"含泪劝告请愿灾民"。
韩寒道:"……据说一个人一次只能许一个愿望……"……
顾晓军批:中共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而且,韩寒预知了。然而,这不是有等级的自由吗?而有等级的自由,是自由吗?不!为了中华民族不再被"黨殖民"、为了中國老百姓的真正的自由,我顾晓军、情愿失去我自己的自由,哪怕是步刘晓波的后尘,也在所不惜。
结束语:韩寒这是在严重糟蹋汉语,怎么是《要自由》呢?这不分明是不要自由吗?
战役总结:韩寒的《谈革命》、《说民主》,是典型的反革命、反民主;而他的《要自由》,又是典型的不要自由。我相信:历史会作出公正判决。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2011-12-1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批判韩寒的《要自由》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果然不出所料。自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共的六中全会闭幕之际,茅于轼的新浪博客挂出注明"(作者 茅于轼的学生)"的《中國民主改革探讨》(实为反民主。说得是:中共出几人,进行全国投票,得票第一的当总统、第二的任议长,第三任副总统)之后,风浪一直没有停歇;而如今,韩寒的系列《谈革命》、《说民主》,又相继出笼了。
显然,这是中共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刘晓波不在,由我顾晓军挂帅、并任主将,与中共及其傀儡进行思想与理论的论战。前几日,已分别著有《批判韩寒的<谈革命>》与《笑谈韩寒"反革命"》;今,再战韩寒的《说民主》。
韩寒说:"给执政者压力当然重要,但遗憾的是,执政者的配合更重要"。
顾晓军批:你配合得很好。
韩寒说:"文化界很多人认为一切的问题就是体制的问题,仿佛改了体制一切都迎刃而解,他们虽然善良正义,嫉恶如仇,但要求农民和工人和他们拥有一样的认知,甚至认为全天下都必须这么思考问题。可事实往往有些让人寒心"。
顾晓军批:现在中國的问题,肯定是体制问题。如果在奴隶社会,你韩寒若不是奴隶主,只配与普通老百姓一样——苦力的干活。如果在封建社会,无论你韩寒混得怎样,都必需孝忠帝王。如果在民主社会,有了出版自由,会有更多的80后能够自己出书、推销自己,也必然会挤占、分摊你的市场。而如果在社會主義,象你韩寒这样的公子哥,怕是根本没有你的份吧?也只有现在这样打着社會主義旗号的权贵资本主义体制,你韩寒才可能在官学商一体的书商的包装下出头,在《文坛是个屁 谁也别装逼》的反权威的伪装下走红,而后又站到体制的一边,煞似从国情出发《谈革命》、《说民主》,其实你是在反革命、反民主。
顾晓军续批:韩寒是借体制成功了,便如他说过的那样"装逼"、为体制说话。试想:若韩寒今天还没有成功,他还会为体制说话吗?只怕是,他又要说"中共是个屁 谁也别装逼"了吧?
顾晓军再批:农民、工人与知识分子的认识,当然不一样。但,根本的问题,是中共阻碍普世价值的传播,如封杀我顾晓军;并蓄意制造思想混乱,如推出韩寒的《谈革命》、《说民主》。如此这般,也只能延缓"社會主義"的崩溃。因为,"认知"不是决定因素;民主是体制,象物资匮乏时期发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豆腐票……一样,人人都该有份。如是,又要你韩寒"寒心"什么呢?
韩寒说:"这些都不算特别封闭和贫瘠的地方,我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他们普遍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不如文化界想象的那么迫切,他们对强权和腐败的痛恨……"
顾晓军批:只有民主制度,才能更好地遏制腐败(参见我的《反对黨、反对派是遏制腐败的苦口良药》、《假如有反对黨、反对派,唐福珍会自焚吗?》、《培养反对黨、反对派,对民族负起责任》、《中國的问题就是一黨之私》等)。如果靠现在的体制反腐败,只会越反越腐败。
顾晓军续批:至于韩寒批发5毛的"国民素质低"等论调,已在《批判韩寒的<谈革命>》中批过。
韩寒说:"中國共產黨到了今天,有了八千万黨员,三亿的亲属关系,它已经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一个黨派或者阶层了"。
顾晓军批:韩寒这是在偷换概念。"八千万黨员,三亿的亲属",不等于中共权贵集团;普通黨员,只是裹挟的对象。中共权贵集团,就是用这种宝塔型结构的利益关系,控制整个中國方方面面的资源。退一步说:"八千万黨员,三亿的亲属",侵占了原本十三亿人可相对公平得到的利益,所以这种状况才必须改变。再说,中共也不是铁板一块,"八千万黨员"中,也有强烈要求民主改革的,这就更别说"三亿的亲属"了。如果说中共"已经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一个黨派或者阶层了",那么,对政治改革的要求,也同样"已经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一个黨派或者阶层了",且很多是来自于中共黨内。
接上,韩寒又说:"所以共產黨的缺点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人民的缺点"。
顾晓军批:这是混淆逻辑关系。中共坚持搞"社會主義"、坚持不给老百姓自由,难道这也是"人民的缺点"、罪过?
韩寒说:"我认为极其强大的一黨制其实就等于是无黨制,因为黨组织庞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是人民本身,而人民就是体制本身,所以问题并不是要把共產黨给怎么怎么样,共產黨只是一个名称,体制只是一个名称。改变了人民,就是改变了一切。所以更要着眼改良。法治,教育,文化才是根基"。
顾晓军批:极其强大的一黨制,不等于无黨制。中共的黨组织,深入到农村的村、国企的车间……等。再,中共连基层的人大代表的选举都干预、控制,你难道不知道刘萍们被打吗?如是,怎么能说"等于是无黨制"呢?只有没有意识形态要求、自然形成一大黨,如日本的的自民黨,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无黨制、以派代黨。而中共,能放弃"共產主义"这块招牌吗?如果能放弃,那不就不是"只是一个名称"了吗?又怎么能说"体制只是一个名称"呢?
顾晓军续批:人民,构成一个自然状态的国家。但,这个国家的权利,由于历史原因,被一黨控制了;而这个黨,又找出种种理由,不肯把权利交还给人民。怎么会"人民就是体制本身"了呢?实际上,这个"极其强大的一黨制",已如同入侵的外族、或曰帝国主义,所以我说"黨殖民"——中國的老百姓,被中共殖民着。区别,不过是过去的殖民者,是外族、是帝国主义;而如今的殖民者,是本族、是一群以黨的形式纠集起来的、打着"共產主义"旗号的、实际上只为谋取自己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本族人。
顾晓军再批:如是,韩寒若不装碧,就该明白要结束一黨制的道理了吧?
结束语:民主的社会形式,在今后的人类社会中,会是一个很长的阶段;而从当今来说,则是个朝流。我不断理论民主,首先是为了中國的老百姓,但,同时也是为了中共,为中共摆脱卡扎菲们的下场、为号称"为人民服务"的政黨在中國能保留一席之地。
可,中共能懂、能理解吗?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2011-12-09.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批判韩寒的《说民主》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哈哈,韩寒《谈革命》了。我是在中欧网看到的,题目叫《请莫要天真地相信革命》(因为落款处是"冬至回读者问之一,完。"),吃不准是不是昨日的新文,就搜索了下,见中共的海外媒体共识网也是今天上的文,又见凯迪也有,且标明"韩寒最新博文",并有跟贴:"好/够清醒够实在/给中國崩溃论的人看看"、"好文!符合国情!"、"写的还是不错"……等,我想这脏活又得我干了,因为别人批不了,也未必敢批。
第一个问题:"问:中國最近群体事件频出,你认为中國需要一场革命么。"
韩寒的回答中有:"'自由'或者'公正'又是没有市场的,因为除了一些文艺和新闻的从业者,你走上街去问大部分人,你自由么,他们普遍觉得自由。问他们需要公正么,他们普遍认为不公正的事情只要别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了"。
很明显,韩寒在扯谈!"你走上街去问大部分人","他们普遍觉得自由",这可能呢?我说别上街,就是网络上问一下,请问韩寒、你过去的博文是不是篇篇还在?哪去了?这就是没有自由。而你韩寒还是特殊关照对象,我顾晓军能上新浪首页与你辩论吗?不可能吧?我有自由吗?而公正话题——"他们普遍认为不公正的事情只要别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了",请问你作过调查吗?有问卷吗?有统计吗?什么都没有,怎么可以这样下结论呢?这是污蔑老百姓呵!
第二个问题(韩寒话题三):"问:那难道中國就不需要民主与自由了么?"
韩寒的回答中竟然有:"因为大部分国人眼中的自由,与出版,新闻,文艺,言论,选举,政治都没有关系,而是公共道德上的自由,比如说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人,能自由的喧哗,自由的过马路,自由的吐痰……"
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经中共普法教育,怎能说老百姓"眼中的自由,与出版,新闻,文艺,言论,选举,政治都没有关系"呢?老百姓,也许对出版自由没感觉,因为他们不需要出书,但,他们也看报。最多,是概念不同。而老百姓,是很喜欢宪法规定的"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的呵!韩寒,是污蔑老百姓"自由的喧哗,自由的过马路,自由的吐痰"。
韩寒,你不过是个中学都读不下去、书商炒作起来的消费文学作家。上面说到,你连调查、问卷、统计……都不懂,你凭什么信口雌黄污蔑老百姓?《南都周刊》的"公知"叫你糟蹋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全球百位思想家"、《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等,全都叫你糟蹋了!
你以为挂了几个头衔,就可以污蔑国人、老百姓了吗?
第三个问题(即韩寒话题之四):"问:我认为中國顽疾太深,改革已经没有用了,只有来一场革命才能让社会好转。"
这段就不引了(我将韩寒原文附于后),然,韩寒明显与中共一个腔调:"而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群,那就是贫困人口,这个数目大概是两亿五千万"。
一、两亿五千万贫困人口怎么产生的?中共体制产生的。二、美国贫困人口怎么解决的?民主体制解决的。韩寒是在以贫困人口说明中共体制存在的必要性,拒绝革命,这是荒唐!难道老百姓离开中共就活不下去吗?
以上仅为其一。其二,韩寒在文中,明显挑拨中产階級放弃革命,并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权利真空",进行恐吓。
我顾晓军说过:"不反对革命,不提倡牺牲"。因为,在今天、人们的认识、与49年前不一样;所以,未必会出现什么"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权利真空"。更多的,可能是所谓"临时政府"、"临时议会"内的扔鞋、抢话筒……等等。
韩寒,显然不懂装懂,替黨说话。
第四个问题(即韩寒话题之五):"问:那你看埃及,利比亚??"
韩寒道:"埃及,利比亚是被一个人獨裁统治几十年……中國没有一个具体的个人能成为被革命的对象"。这是韩寒无知呢?还是该称你为扯谈王?中國,很明显的是黨獨裁、黨專制。在《乌坎启示录(之四)》中,我又把这种现象归纳为"黨殖民"、与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去'黨殖民'"。
中國,可以不革命,但,中共要有意识、有决心、有时间表……地实行民主,把选举权还给民众。
第五个问题(即韩寒话题之六):"问:你的观点非常的五毛黨,是被政府买通了么?为什么不能一人一张选票选主席。"
很显然,韩寒是在与中共合伙欺骗民众。韩寒,把民主变革、民主选举,化成了"选主席"。大家还记得我的《茅于轼是个伪民主》、《"疯子"顾晓军给傻碧方剑》、《茅于轼,你难道不是伪民主吗?》……以及《批判张木生》等吗?
我批茅于轼,是因他在六中全会后、即在新浪博客挂出注明"作者 茅于轼的学生"的《中國民主改革探讨》。而那篇文,讲的就是韩寒的"选主席"腔调。啥也别说了,这是"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近日,我凭感觉、就乌坎事件写了《我在等着韩寒艾未未声援乌坎》等一系列文章。结果,东野长峥出手了,一篇《顾晓军:邀宠不成就撒娇——也说顾晓军邪炒韩寒艾未未》,影响很大。东野,如果你没有被收买的话,我可要把话说重点了:你,瞎了眼!
最后,韩寒又扯到了"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上。我早说过:中共在三几、四几年,就在陕北搞过民主选举。三几、四几年时,陕北老乡的"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比现在高吗?如果是比现在高,那是中共的罪过——60年多越搞越糟了。
我反对鼓吹革命,但,我更反对韩寒的《谈革命》或叫《请莫要天真地相信革命》。革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叫嚣就能叫嚣成功的;同样,更不是韩寒反对、就能反对得了的。如果中國真的有一场革命,那么,无论中共及利用海外把韩寒的名气做多大,也阻挡不了这场革命的到来。相反,韩寒却会因此臭掉。
韩寒,敢论战吗?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2011-12-08.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批判韩寒的《谈革命》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在网上看到二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1. "如果你能穿越,你想穿越到什么年代什么地方?" ——"1921年7月的嘉兴。" ——"去那干嘛?" ——"报警。"
2. 美国人在桥上走,中国人在河里摸。美国人问:你们干嘛?中国人说:摸石头。美国人问:摸石头干嘛?中国人说:过河。美国说:干嘛有桥不走?中国人说:这不符合国情.
依然存活并经常更新的有用有趣的中文博客名单V0.21Beta
**★表示最近6个月内更新频率
-1<★<31
30<★★<61
60<★★★
⇥表示已被GFW认证,需要翻墙才能浏览**
我在巴黎照镜子 http://zhuyanliang.wordpress.com/:★,⇥,艺术、哲学类,女学者zhuyangliang在巴黎左岸的思考
高级博客 http://remedios-buendia.blogspot.com/:★★,⇥,幽默,幻想,霍炬推荐的一个小众趣味的Blog
人生不过如此 http://nana.blog.paowang.net/ :★★★,生活,数码,艺术,泡网Nana的博客,海阔天空,娓娓道来。
Up & Down http://fenghua.blog.paowang.net/ :★★,生活,文学,诗人邵风华的博客,更新不勤,偶有佳作。
孤岛客 http://www.huangjiwei.com/blog/:★★★,语文,读书,黄集伟老师的孤岛,更新不紧不慢,期待从不落空,并不精通数码的博主甚至在法兰克福机场用iPhone更新过博客,黑色星期一可以不去上班,星期一不能不看一课语文。
创造社新任社长宋石男 http://ssnly100.blog.163.com/:★★★,文学,历史,四一哥宋石男老师的博客。
文字 http://28wenzi.blogbus.com/:★★★,非虚构,笑眯眯杀手的博客。
槽边往事 http://www.hecaitou.net ★★,⇥,IT,生活,百科,和菜头的博客。
麦地里 http://www.nbmale.com/:★★★,文学,旅游,冯一刀的博客。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http://www.leica.org.cn/:★★★,摄影,想了解国际摄影师正在拍什么,这个博客不可不看。另有免费iPhone App下载。
鹿童|水源头,林深处 http://www.cicicola.com/blog/ ★★★,原创摄影,这里一个女孩摄影师正在用图片讲述她的一生。
长亭外 http://www.yuexiaodao.com/:★★,生活,创业,博主月小刀是一位奋斗者,创业者,黑暗中的跑步者。
徒然草 http://cher.cc/:★★★,学术,政治,生活,思想,博主是一位在意大利留学的姑娘。
浮云路 http://thanetstreet.blogbus.com/:★,建筑,艺术,思想,哲学,更新频率真的不是判断一个博客价值的唯一指标。
木遥的窗子 http://blog.farmostwood.net/ ★★,GEEK,思想,说不尽的好看。
卫西谛,照常生活 http://vcd.cinepedia.cn/ ★,电影,艺术片防上当指南。
比目鱼博客 http://www.bimuyu.com/blog/ ★★,读书,艺术,情调,像冬天的精装本一样冰冷。
情书 http://www.drunkpiano-liuyu.net/ ★★,政论,青年女学者刘瑜的博客,最近不讲情调,狂登饭文,虽然也照样好看,读者们还是不禁感叹:那个拿着佳能5D漫游拍照的女子,那个也食人间烟火的醉钢琴到底哪里去了?
牟春光 http://mousen.blogbus.com/ ★★★,读书,思想。牟森的博客,每日的食粮。
东东枪的枪 http://thisisdongdongqiang.com/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发白,都到东东枪这里来。
偏见 http://pianjan.com/★,运动,旅游,自行车骑行爱好者。
别闹了!http://www.bienaole.com/★★★,基督教,生活,历史
大智若鱼 http://gongm.in/ ★★, GEEK,数码,这是一个足以让人败家的博客,因为博主玩的每一样数码都那么特别。
白板报 http://www.baibanbao.net ★★★,读书,学习,非虚构
沙窝 http://sandliu.me/ ★★, 用文字对抗遗忘
东方文化西方语 http://blog.sina.com.cn/zhaihua ★★★,国际,生活,跨文化交流
译道探微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826832
最好金龟换酒 http://fz0512.com/★★★,旅游,一对神仙眷侣,放自己一年大假,到南美诸国旅游,并在博客上进行直播。国外叫做Gap Year。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 ★★★,互联网,GEEK
World of Mistory http://mistory.info/ ★★★,读书,历史
Reborn http://www.lixiaolai.com/★★★,学习,英文,GEEK,把时间当成朋友,把李笑来当成老师,都是不二的选择。无论你想学习英语,还是想掌握当代数字利器,这里都能给你带来启发。
ISAAC MAO http://wp.isaacmao.com/ ★★★,分享主义,政治,商业
PRE-ALPHA 黄斌的网站 http://www.binhuang.org/ ★★★,学习,GEEK,斯坦福
金色葡萄的精华区 http://goldengrapeblog.blogspot.com/ ★★,⇥,GEEK,从医学到互联网,充满奇思妙想。
霍炬的网络日志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 ★★,GEEK,思想,互联网,霍炬以写代码为生,却以文章出名。他每年写几篇长博客,每次都造成一纸风行。这就是霍炬的网志,一个不随波逐流的声音,理性,建设性,讲理,也重情。
Liu Miao的博客 http://liumiao.com/blog/ ★★,GEEK,摄影,艺术
刘未鹏 | MIND HACKS http://mindhacks.cn/★★★,学习,GEEK,
有所成 https://ibeca.me/ ★★,GEEK,算法
释戏心无着 http://guigui53630.blog.163.com/ ★★★,戏剧,校园。浙大黑白剧社指导老师桂迎的博客。桂老师把校园变成戏园,让道场变成剧场,在围城之中,用戏剧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李雨赪 http://blog.sina.com.cn/lixiaoyu ★★,戏剧,女性主义
聆聆詠詠,長大的聲音 http://pbpm.pixnet.net/blog ★★,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博客。博主现居北美,用女性视角忠实记录了一双儿女从孕育到长大的每一天,如涓涓细水,流过岁月,滋润荒漠一样的世界。
莫谈正事 http://motalk.ycool.com/★★★,校园,足球,感悟
两面埋伏 http://wangshuo.blog.caixin.cn/ ★★★,商业,财经,政治,国际化,财新传媒主将王烁的博客。王烁是中文老婆推的创始人,现在又以女儿朵拉秀走红微博,但他回家单独严肃时才会大家带来深刻而不深奥的博文。
安替的博客 http://mranti.tumblr.com/ ★★★,时政,从小镇青年,到宾馆服务员,再到国际知名传媒学者,安替的一生注定是一个传奇。在这个博客里,安替纵论天下,指点江山,很多人读后世界观发生转变,再也不敢轻视任何一个服务生。
读库情报站 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 ★★,老六张立宪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行动主义者,他用六年时间,创立了《读库》小王国,中年人最大的困惑是不会与时间相处,往往会心猿意马地去猎杀时间,老六不是这样,他知道怎样把同样的狗年月活出意义来。
英文博客
Xiaoji http://xiaoji-chen.com/ ★★,信息视觉化,专业,看不懂
Viva la Vida http://kanewu.wordpress.com/ 新闻人的英语博客
The Whale Hunt http://thewhalehunt.org/ 捕鲸记,图片故事。故事可以这样讲,摄影可以这样玩,网站可以这样做。看完了 Jonathan Harris《捕鲸记》,震撼得不行!难怪哥大新闻学院院长说:"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能与在这位年轻艺术家兼程序员的视觉报道相提并论。"
个人的年度总结无足轻重,因为时光最终会把一切当初貌似重要的东西全部都筛落去。我之所以在元月三日突然讨论起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的缘由就在于此---《让子弹飞》票房空前成功,话题空前火爆,但是到了2012年的第三天再来看,还是《太阳照常升起》更有价值。虽然我不大喜欢姜文在其中的审美,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似乎已经被时光湮灭了的《太阳照常升起》远比一度喧嚣的《让子弹飞》更伟大。
由此我也想到,也许写年终总结未必要围绕自己来进行。自己这一年里做了什么,读了什么,去了哪里,在这些事情里淘几条出来专门一记有种给自己贴胸毛的感觉。所以我决定换一种路数:用我朋友们的一年反向定位我自己的这一年。记录一下他们走了多远,走到什么方向,也就可以知道我在哪里。
我的朋友王佩在2011年中年得子,新爹综合症大发,一度在网络上完全消失了踪迹。他给儿子起名"王元澄",字"维西",一早给儿子开设了Twitter帐号,仿佛Twitter可以维续23年一样。王太太梦见一枚圆滚滚的橙子滚落怀中,醒而有孕,所以孩子叫"元澄"。又因为是橙子的缘故,维生素C肯定很丰富,所以字"维西"。这是王佩辞去公职专门写作的第一年,生活压力极大,而上天却送给了他一个孩子,不知道他是否想明白了这奇异恩典中的意味?愤怒出诗人,苦闷生儿子,古人诚不我欺。我不愤怒,也不苦闷。
我的朋友傅真、毛铭基伉俪从英国双双辞职,2011年在南美洲度过了他们的Gap Year。他们给我邮寄来一张羊驼(拉丁文学名:草泥马)的明信片,证明他们已经到了玻利维亚的马勒戈壁。后来,他们又寄来一张火车的明信片,它来自世界尽头的火车站,我曾经无数次文艺地叹息过的地方。2012年,他们相信传说是真的,世界的毁灭将会从印度某地急剧升温开始。所以,在12月结束南美之行后,他们把Gap Year延长一年,准备2012年1月前往南亚次大陆继续旅行。这一次,按照我的嘱托,他们将会把佛陀成道的菩提树做成牙签寄回中国。我没有Gap Year,去了一次戛纳。这一次,傅真和铭基在南美,不能从英法隧道开车过来找我。
我的朋友老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自己的淘宝店做到了一金钻,拿到了一笔可以直接烧火的风险投资,于是买了新浪全站的底层,在圣诞节搞促销。年头的时候,他的网店销售额是淘宝同类产品第二名到第十名的销售总和。年尾的时候,这个数字扩大到了第二名到第二十五名。不知道他现在是否会偶尔回想起两年前卖掉房子砸进电子商务时大潮时的心情?我猜他不会,如他所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梦,一生都在追梦,所以在好梦和噩梦的时候心情并应该有太多起落。我没有可以卖的房子,只好参照他的建议贷款买了一辆车。老雕说:这人啊,一旦背上贷款就只能踏踏实实去飞了,因为走回头路绝对还不起贷。
我的朋友老虎在四十岁的时候决定创业。事情非常简单,他做了商业分析,认为他所处的零售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而他自己也不大可能再升一级做到大中华区总裁。于是,他就辞职了。老虎认为电子商务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认为电子商务迟早也会如同传统行业一样需要做品牌、做服务,这里面应该有他插一腿的地方。但是,他的行业经验为零,所以他辞职之后就去开了一家淘宝店,每天自己做客服,体验一下这个行当的酸甜苦辣。我认为他这是有网瘾,得电,不能找个理由就名正言顺地整天泡在网上。
我的一位朋友做了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八个月后获得了超过5000万用户。他的方法也很简单:专心做产品。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不写Blog做PR,也不写产品经理心得,不抛头露面参加各种活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基本上不看数据分析。按照他的说法,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任何想要不想要的结论,而直觉和不断试错要比图表可靠。我的另外一位朋友成立了一个小团队,去做互联网产品。产品连Demo都没有,只是因为几个人长得英俊,VC就强塞了一把美元给他们,让他们一定收下。我还有一位朋友,被前东家阴了,怒而创业。团队随手做了几个iPhone上的小APP,一年里又收获了几百万用户。这就是他们给我的教益:做事一定要专注,保持英俊,还有随手而为。
我的大学同学王晓彬因为罹患白血病,永远留在了2012年。
我昆明的好朋友在涂料公司之外,开了一家火锅店。
我杭州的好朋友开了一家羊汤店。
宁财神刷了一年微博,没写剧本。
一毛不拔为作家维权,提前看了《盗墓笔记》大结局,并在家里安装了二十台空气净化机。
鲁肥肥在1月8号会去美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三八大盖在11月终于扔了他的HTC HERO,换上了iPhone 4S。
纳纳在Blog里说不想回国了。
(演职员表)
2011---扮演者 2011
时光---扮演者 Blog记录
生活---扮演者 错漏百出的记忆
和菜头---扮演者 ThinkPad T61
比特海日志---扮演者 WordPress
香港地铁上多说了一些话
大陆乘客让小孩在地铁中吃零食就吃了,偏偏自己还吃了一口,让一旁的香港乘客鄙视了,这大人怎么与小孩都不守法,得说说,这是在香港。
旁边的香港乘客说就说了,偏偏用的是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让大陆乘客鄙视了,这个香港人话都说不清,还自以为是,得说说,这是在中国。
这个大陆乘客自己犯了错在先,道个歉不就完了,偏偏转移重心,拿港人的普通话说事,这让其它的香港乘客不自在了。
旁边劝架或帮架的港人,看不惯这吃了零食的大陆乘客也就算了,偏偏扯上大陆人的素质问题,让其它的大陆乘客怒了。
地铁上的人吵就吵了,到了站点,就散了,偏偏有人拉了车闸,一个小孩吃了零食,全车人不痛快了。
全车人受了一次累,但估计不用一个星期,大家就都忘了,偏偏有人拍了视频放在网上,一车人的纷争变成了网上两派人的纷争。
网民争论,打打口水战,也就算了,偏偏冒出了有关狗的议论,地铁外的一些香港人不答应了,要到中联办去抗议。
不知这件事会不会有下文,这事本来围观一下就可以散了,但是有人,很多人,认真了,包括一位特首候选人,在新闻采访中,开口就是,"香港人不是狗",让我生疑,他是不是要走"群众路线"?从小孩吃零食到"香港人不是狗", 这中间隔的也太远了。这次香港的地铁事件,让我想起了以前网上看到的一个笑话,北京公交车上多说了一句话。上文就是受其启发而写,下面是其笑话的内容与出处(没法找到原创者)。
http://dzh.mop.com/whbm/20061127/0/5z7O3I6d243f8a7l.shtml
北京公交车上多说了一句话
我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办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迷茫的神情。
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
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马路对面坐回去呗。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该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了。
"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
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地说。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乘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
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
"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可您瞧人这话,不象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您"的。
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象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
要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
"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
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
"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
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
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
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实在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
"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
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
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
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儿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
我先到派出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
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来着。
我呼吁让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有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X,和她计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