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4bregas | 评论(0) | 标签:印度, 人文, 民俗
i-Tele电视台 F4bregas/文
大家在谈论印度的时候,目光都会聚焦在它的开挂的火车、贫民窟以及腐败等等,最近可能要再加上一个“强奸”的话题。
这次,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还原一个更加全面而具体的印度。
1. 缴税人口:3%
印度拥有12亿的人口,但是其中只有3%向政府缴税。这里有两个原因:
印度有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业在印度是免税的。
在印度,有很多非正式的商贩和作坊,劳动力市场管理也很混乱。
因此有人就说,如果印度能够填补巨大的税收漏洞,那么其财政问题便会引刃而解。
2. 婚礼侦探的兴起
在结婚之前,女方常常会雇佣一个私人侦探来调查男方的底细。其中会包括男方的婚恋史、家庭状况等。在印度,如今有15,000家提供类似服务的侦探公司。究其原因,可能是
印度的包办婚姻让男女双方彼此陌生,所以通过第三方的“调查”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印度,女方需要为婚礼置备很多的嫁妆;因此搞清楚男方是否“靠谱”非常重要。
3. 大家都看报
当全世界都在拥抱互联网、抛弃印刷报刊时,印度人却让传统的报刊“扬眉吐气”了一番——印度的报业一片繁荣。为什么呢?
文盲率的下降
较低的互联网普及率
低廉的报纸价格
另外,印度蓬勃的经济也使报纸的“奶妈”——广告业兴盛起来。
最后,印度报纸和杂志的二手市场也欣欣向荣。在印度的街头,常常会有大爷大妈问你是否有看过的报纸杂志;然后,他们再转手卖掉。由于二手货便宜,还是有很多印度人愿意看二手或者三手东西。
4. 满城尽是“喇叭音”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和他们说话的嗓门成反比”。
印度人说话大不大声不知道,但是他们热衷于按喇叭。在印度,每个货车和卡车的后面都写有“请按喇叭”的字样;因此后面的司机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一个人力车司机说他每天至少按150次喇叭,就这还是保守估计。
每个人力车喇叭的声响能达到93分贝,对这还没概念?当你置身印度大街的时候,你就好比在“聆听”波音747起飞的轰鸣。说震耳欲聋,一点不夸张。
5. 年轻的国度
当全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日本)都在大唱“人口老龄化”的论调时,印度则是一个年轻的国度。在印度,超过一半的人口小于25岁;2/3的人口还没过自己35岁的生日。在孟买,年轻人的时髦程度绝对不输给布鲁克林这样的地方。
6. 塑料椅子
作为西方文明最接地气的产物,塑料椅子也开始在印度的家庭出现。
7. “增重”的民族
印度人在增重,动物也是。
如今在中国,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往往都是——你又瘦了。可在印度,你应该说“你又胖了”。这是赞美,称赞你身体健康。由于持续增重,有些人也开始受肥胖症的困扰。
在印度,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挺着小肚子出入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
腰杆子还没硬,却先粗了。
8. 打击随地吐痰
同是文明古国,印度人民也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在孟买,如果有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唾沫,便会遭到“监痰员”的罚款处罚。由于印度人有食槟榔和嚼烟草的习惯,因而吐出的痰会更具“视觉效果”。
在印度,一度发生了一起“反随地吐痰运动”。
9. 街头服务业
大家不要想歪了,这里的“服务业”是指合法的工作。在第一条,我们提到了印度的很多工商业都是非正式的,在这里便可得到验证。
伞坏了,你会很容易找到一个人帮你修。
耳朵堵了,会有一个人专门帮你掏耳朵。
胳膊扭了,会有人帮你矫正。
就连脚上长鸡眼,也有人帮你去除。
这些历经百年的传统依然在今天的印度焕发活力。
10. 别在周六穿新衣服
毋庸置疑,印度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是这不妨碍印度人对其“迷信禁忌”的执着。
不要在周六穿新衣服
不要在晚上打扫屋子
用左手接都东西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要在发动机罩上给新车挂上花圈
车的前门要挂上红辣椒和酸橙
很多飞机上14排紧挨着12排,不设13排
【参考文章】:10 things you might not know about India By Rajini Vaidyanathan
——————————————————————————————
广告位
欢迎关注微信公共账号F4bregas_
(搜索微信号F4bregas_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 《时代周刊》「百大人物」之习近平、彭丽媛 / 2013-05-27 21:36 / 评论数(3)
- 「圣雄甘地」写给蒋介石的一封信 / 2013-05-23 22:46 / 评论数(0)
- 金正恩也谈「新闻自由」 / 2013-05-18 11:48 / 评论数(1)
- 本是「春城」好风景 / 2013-05-17 10:21 / 评论数(1)
- “台湾渔船遭袭”事件后三地媒体的反应 / 2013-05-14 00:16 / 评论数(0)
via 一五一十部落推荐文章 http://www.my1510.c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