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我们不拥有午夜的巴黎

作者:骆驼 | 评论(0) | 标签:读书看电影

题记:一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创造不了任何能给后人留点念想的东西,我心里就充满了憋屈。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YY片,这个老头用赤裸裸的手法讽刺了好莱坞和美国式的一切,然后转过头来给了巴黎一个大大的吻。

影片的主人公吉尔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文艺青年。他是好莱坞的编剧,被未来的岳父母看做失败者;他努力创作的小说,被看做是徒劳无功的挣扎;他对巴黎的憧憬,抵不过未婚妻的美式生活。在个人奋斗被屡次奚落,未婚妻对身边朋友频频放电的关头,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吉尔回到了1920年代的巴黎。那是一个汇聚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夫妇、毕加索、达利、布努埃尔、TS艾略特的巴黎,是一切文艺男女青老年的梦中之地。在这里,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及生活,在海明威和格特鲁德•斯泰因等人的帮助下,他的小说逐渐步入正轨,而且还认识了一位很合拍的美女阿德瑞娜。

在吉尔和阿德瑞娜的感情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一同穿越至1890年代。这是阿德瑞娜的黄金时代,她决定停留下来,不再回到那个无聊的1920年代。而对于身处2010年吉尔来说,1920年代已经是他的黄金年代。最终,他和阿德瑞娜分别,独自回到现代,开始了在巴黎的生活。

在分别时,吉尔说了一段话:"看看那些人,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文艺复兴时代才是黄金时代。他们情愿拿现在换取和提香、米开朗基罗并肩作画的机会。而那个年代的人,也许会觉得生活在忽必烈的时代更美好吧。我现在终于领悟了,虽然不算大彻大悟,但是让我理解了我曾经做过的一个梦里的焦虑。在那个梦里,我的希舒美用完了,后来我去看牙医,可他没有奴佛卡因,这些人没有抗生素。如果你留在这里,这里就成了你的现在,然后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年代,那才是你的黄金年代。现在的生活有诸多不如意,但生活就是由不如意组成的。"

这段话让我想起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段子——有个姑娘阴错阳差地穿越回到了清朝。在那里,她的美貌得到了当朝阿哥们的垂青;在那里,她的学识得到了当朝大员们的崇敬;在那里,她的生命质量得到了预料之外的升华;很多时候,她认为清朝才是适合她生存的热土,直到有一天她得了肺结核。

我十分庆幸伍迪艾伦最终没有把主人公留在他所向往的1920年代,有了这一番幡然悔悟般的阐述,这部电影好歹没有流于清宫穿越剧的俗套。

这部影片其实很一般,剧情设置过于做作,人物塑造极尽脸谱,不能代表伍迪艾伦真正的艺术水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午夜巴黎》又足够的个人化,这是身为美国人的伍迪艾伦用近乎戏谑的方式向巴黎奉献的一份礼物,整部电影从始至终讲述了美国文艺青年对巴黎这座世界上最浪漫最富文化积淀城市的爱。这种爱不仅仅因为巴黎独特的美丽,还因为塞纳河左岸独一无二的气质,更因为那些历史、那些人物,曾经行走、生活在这里,呼吸了这里的空气,在这里欢乐过,也哭泣过。巴黎的那些石板路,那些错落的建筑,还有夜晚昏暗的灯光,都不知道见证过何等灿烂的风采。

对吉尔来说,他最终明白了所谓黄金时代不过是心中的幻觉罢了,现实永远是不完美的,与其生活在由别人的时代中,不如回到属于自己的年代,创造让后人仰望的黄金时代。吉尔选择了巴黎,放弃了美国;选择了无数可能的未来,放弃了本来那条已经铺设好的道路。这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所做出的决定,从影片的角度来看,这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当从这部电影中抽身出来时,我突然感到一阵无力。因为我既找不到心里的那片黄金时代,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创造出让后人骄傲的现在。在一个流水线般的社会流程里,我们这些八零后一代人站在这样或那样的位置上,这些位置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不能用心灵去衡量。我们为了分数在青年时学习,为了饭碗在壮年时工作,为了责任选择创业、考研、国考或者出国,为了下一代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殚精竭虑。

不能不承认,我们是这个甘于平庸的国度里甘于平庸的一代人。我们没有吉尔那样面对自己内心的勇气,当然更不可能产生让文字拥有子弹一般力量的欧内斯特海明威,不可能出现让画面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的萨尔瓦多达利。一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创造不了任何能给后人留点念想的东西,我心里就充满了憋屈。

在官方语境里,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盛世,但是清醒的人应该能够意识到这虚幻背后的真实,其实只有浅薄与浮躁。单以文学工作者而言,民国时期有胡适、鲁迅、沈从文、林语堂、曹禺、郁达夫、张爱玲;四零年代有高行健、北岛;五零年代,有王小波、王朔、刘震云、叶兆言、林白;六零年代有苏童、余华、迟子建;七零年代则是冯唐、余杰、石康、卫慧和安妮宝贝;到了八零年代,拿的出手的只有一个韩寒(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数)。

今天,八零后陆续步入而立之年,真正意义上告别荷尔蒙与肾上腺齐飞的青年时期,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这真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开始。三十岁时,海明威写出了《永别了,武器》;二十六岁时,爱因斯坦发表了量子论和《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二十七岁时,胡适之完成博士学业,回国成为北京大学教授;三十一岁时,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边城》……而现在,我们只有弹钢琴的药加鑫,我爸是李刚的李启明,开着宝马的李天一,唯一一个看上去靠谱的韩寒,最近在忙着和疯子打架。

我几乎可以看到,在不远的未来,当我们的后代回望这个年代,他们眼中充满的同情以及鄙视。我们不是吉尔,我们不拥有午夜的巴黎。

骆驼的最新更新:
  • 尊重自己与被人尊重 / 2012-02-29 12:22 / 评论数(5)
  • 读读历史 / 2012-02-26 11:57 / 评论数(2)
  • 致我们莫名的幸福感 / 2012-02-22 22:11 / 评论数(3)
  • 谁也不想当蝗虫 / 2012-02-04 12:14 / 评论数(3)
  •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一叶知秋的叹息 / 2011-12-30 10:53 / 评论数(1)
  •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Sent with MobileRSS HD


    发自我的 iPad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转发第五套100元人民币真假辨别方法(图)

    转发第五套100元人民币真假辨别方法(图),直接看图吧:






    Sent with MobileRSS HD


    发自我的 iPad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66th联大会议上讲话

    译者 largeuncle

    谢谢你,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以色列在63年前建国时便已伸出它的和平之手。今天,我代表以色列和犹太人民,再次伸出这只和平的手。这手伸向埃及和约旦人民,将全新的友谊带给我们与之取得和平的睦邻。这手伸向土耳其人民,满怀尊重与善意。这手伸向其他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的人民,我们希望与他们打造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手伸向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朗人民,为他们在反抗残酷压迫时的勇气而心生敬佩。

    但最重要的是,我向巴勒斯坦人民伸出了我的手,我们正同他们探求一个公正,持久的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在以色列,我们对和平的渴盼从未褪色。我们的科学家,医生,发明家,用他们的天赋描绘明日的世界。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作家,丰富着人类的精神遗产。如今,我获悉,这并不是以色列在这大厅中每每被描绘成的样子。虽事实如此,但在1975年的此地,我们民族的古老愿景,在圣经中应许之地重燃国家生命——竟被烙上了耻辱的种族主义的烙印。而在1980年,就在这里,以埃之间历史性的和平协定竟无人称颂,它竟被公然谴责!而在这里,独独以色列年复一年遭受  极不公正的谴责。我们单独遭到的谴责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之和还要多。27份联大决议中的21份谴责以色列——中东地区唯独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得,这是联合国机构令人遗憾的地方。这简直是一出荒诞剧。它不仅仅把以色列列入反派阵容,它还每每将真正的恶棍奉为领袖: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主席;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出掌联合国裁军委员会。

    你们可能过会说:这些都过去了。好,这该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了——眼下,就这今天,真主党控制下的黎巴嫩正列席联合国安理会。事实上,这就好比一个恐怖组织,主持着背负保卫世界安全职责的机构。

    你们不能让这事儿继续下去。

    在联合国这里,自动多数(三分之二多数)可以决定任何事。他们可以决定太阳是从西边落下还是升起。我想前者已经事先搞定了。而他们还可以决定——他们已经判定耶路撒冷的西墙(哭墻),犹太教最神圣的领地,竟是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

    而甚至在联大,事实有时也面目全非。1984年,当我被任命为以色列驻联大使时,我拜访了卢巴维奇(著名犹太教团体)的大拉比。他对我说——那什麽,各位女士先生,我无意冒犯你们任何人,因为根据我在此工作的个人经历,我知道这儿有很多值得尊敬的先生女士,许多干练正直的人在这儿,为他们的国家奉献。但是这位拉比告诉我,他对我说,你将在一个充斥着谎言的大厦里工作。他接着说,记住,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一豆烛光也能照亮四周。

    今天,我希望即使只有几分钟,真理之光也能闪烁在这座大厅里,这儿对于我的国家来说一直以来都是黑暗之地。所以,作为以色列的首相,我不是到这儿来索要掌声的。我是来这儿诉说事实的。而事实是——事实是以色列渴望和平。事实是我渴望和平。事实是在中东一直以来,尤其是这段动荡不安的日子,和平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事实是我们不可能通过联大决议实现和平,而必须通过两方直接谈判。事实是至今巴勒斯坦仍拒绝谈判。事实是以色列希望与巴勒斯坦国取得和平,但是巴勒斯坦想要一个木有和平的国家。事实是你们不能让噩梦成真。


    女士们先生们,当我27年前第一次来这儿,东西方世界彼此隔绝。自冷战结束以来,伟大的现代文明已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苏醒,数千万人摆脱了飢饿,还有更多的人紧随其后,而意义非凡的是,历史正波澜不惊地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蜕变。但是,在东西方之间有一股恶势力正在生长,威胁到了全世界的和平。它不为自由,旦为奴役,不为建设,旦为毁灭。

    这股恶势力就是伊斯兰原教主义武装。它将自己掩藏在虔诚信仰的伪装下,然而它以貌似铁面无私姿态屠杀犹太人,基督徒,以及穆斯林。在9.11,它屠戮了数千美国人,并将双子星大厦化为焚烧的废墟。昨晚我为9.11纪念碑献上了花圈。我情绪难以平静。但是当我走进这里时,一个声音在我脑中回荡:昨日伊朗总统在这讲台上骇人听闻的言辞。他竟暗示9.11是美国人的阴谋。你们中一些人离席抗议,你们所有人都该这么做。

    9.11以来,伊斯兰原教主义武装残害了难以计数的无辜生命——在伦敦(7.7地铁爆炸案)和马德里(3.11恐怖袭击),在巴格达和孟买(08孟买恐怖袭击),在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在以色列的每一处。我相信我们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这个狂徒武装上核武器。而伊朗正恰恰在这么做。

    你能想象昨天在此咆哮的那厮——你能想象他武装上核武器幺?国际社会必须在事态失控前阻止伊朗。如果伊朗没被阻止,我们都将面临核恐怖主义的威吓,而阿拉伯之春将很快变成伊朗之东。那将是个悲剧。数百万阿拉伯人已经走上街头,追求自由,取缔暴政。而如果这些和平与自由战士最终胜利,以色列将感到最为欣慰。

    这是我热切的盼望。但是作为以色列的总统,我不能把犹太国家的未来押在凭空幻想上。领袖必须洞悉事实的真相,而不是理想模型。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建设未来,但是我们不能在梦境中驱赶眼前的危机。

    以色列身处的环境无疑愈加危险。伊斯兰原教主义武装已经掌控了黎巴嫩和加沙。它以决心将以埃以及以约间的和平协议化作齑粉。它毒害了许多阿拉伯人的心智,使他们仇视以色列,仇视美国和西方世界。它并非反对以色列的政策,它否认以色列的存在。

    如今,有些人争辩说,伊斯兰原教主义思潮的扩散,尤其在现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候——如果你想扼制它,他们争辩,以色列必须尽快做出妥协,并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这理论听起来简单有效。它基本上如此作用:滚出国土,自有和平。温和派会壮大,而激进分子将被困于一隅。别为以色列究竟如何保卫自己斤斤计较,国际部队能搞定这问题。

    这些人不停地告诉我:只要退避三舍,一切都会一了百了。你知道么,这个理论只有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这么试过了,而它屁用都没有。在2000年,以色列实现了全面撤离(2000.5从黎巴嫩南部),几乎兑现了巴勒斯坦的所有要求。阿拉法特对此予以否认。继而巴勒斯坦人发动了恐怖袭击,夺去了千名以色列人的生命。

    而后首相奥尔默特甚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撤离,在2008年。阿巴斯主席对此只字不提。

    但以色列所做的远非撤离。实际上我们舍弃了国土。我们在2000年撤出了黎巴嫩,在2005我们撤出了加沙的每一寸土地。这并没有平息伊斯兰的风暴,威胁我们的伊斯兰武装风暴。这只让这风暴聚集一处,并愈加喧嚣。

    真主党和哈马斯正是在我们撤出的土地上,向我们的城市发射了数千枚火箭。看到了麽,当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和加沙,温和派并没有打败激进派,温和派被激进分子做掉了。而我很遗憾的说,国际部队,如驻黎临时部队、欧盟驻加沙边境援助团,并没能阻止激进分子袭击以色列。

    我们是为了求得和平才撤离加沙的。

    我们并不是冻结了加沙的定居点,我们彻底清除了它们。我们照着这理论一五一十地做了:滚出去,滚回1967年边境,拆除定居点。

    而我觉得人们已经忘了我们爲了这一目标做出了多大牺牲。我们把成千上万的民众赶出他们的家。我们带走孩子——从他们的学校和幼儿园。我们铲平了犹太教堂。我们甚至——我们甚至将将亲人从坟墓中挖出。而后,在做了这么多之后,我们把加沙的钥匙交给了阿巴斯主席。

    现在这理论告诉我们应该万事大吉了,而阿巴斯主席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现在能够在加沙建立一个和平的国度。你们还能记起全世界为此鼓掌。他们为我们的撤离鼓掌,将这是为伟大的政治举措。它一英勇的和平之举。

    但是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没有得到和平。我们得到了战争。我们得到了伊朗,它通过它的爪牙哈马斯一脚踹飞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一日内垮台——就仅仅在一天内。

    阿巴斯主席刚在这个讲台上说,巴勒斯坦人仅仅靠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武装自己。是啊,希望,梦想,还有1000枚导弹和伊朗提供的格拉德火箭。更别说 从西奈半岛,从利比亚,从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加沙的致命武器。

    成千上万的导弹已经倾泻在我们的城市。所以你可以理解,在作出这么大让步之后,以色列正色质问:该如何防止这种场景在西岸重演?看,我国南部绝大多数的主要城市距加沙几十公里。但是在国土中部,在西岸的另一边,我们的城市与西岸地区边界之间不过几百米最多几公里的距离。

    所以我们想问问你们——你们谁会将你们的城市,你们的家人置于如此靠近危险的地方?你们会不会对你们人民的性命如此草率?以色列已经准备好接受一个西岸的巴勒斯坦国家,但我们不要在西岸再见一个加沙。这就是爲什麽我们需要真正的安全协定,而巴勒斯坦人偏偏拒绝对此与我们谈判。

    以色列对于加沙的惨痛教训记忆犹新。许多对以色列品头论足的人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草率地建议以色列再次沿着这条危机四伏的道路走下去。你们看到了这些人说的话,他好似什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是重复着同样的建议,那些从未成真的陈辞滥调。

    而当这些言论持续施压以色列作出巨大的让步,而不是首先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他们赞扬那些肆无忌惮地满足贪得无厌的伊斯兰大鳄的人,把他们当作英勇的政治家。而我们坚持应首先筑起坚固的藩篱把这条大鳄拒之门外,或只是用铁杵堵住它的血盆大口,却被说成是和平的死敌。


    所以面对污蔑和诽谤,以色列必须听到更好的建议。再坏的名声也比优美的悼词要好,而如果有公正的舆论,基本历史概念而不是简单的欲望,承认以色列合法的安全顾虑,则在好不过。


    我相信在郑重的和平谈判中,这些需要和顾虑能被妥善解决。但是没有谈判就不可能解决。这样的需求有很多,因为以色列是如此袖珍的一个国家。如果不算朱迪亚和撒玛利亚,也就是西岸,以色列总共就9英里宽。

    我希望向你们做形象地解释,因为你们都在这个城市里。这就只相当于三分之二个曼哈顿区的长度。就只是从炮台公园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距离。别忘了,布鲁克林区和新泽西的居民要比以色列的一些邻居友善多了。

    被一群虎视眈眈想要摧毁它并被伊朗武装到牙齿的人包围着,你们如何——如何保卫如此袖珍的一个国家?显然你们不可能仅靠这狭窄的空间包围它。以色列需要更深的战略深度,这就恰恰是爲什麽联合国242号决议没有要求以色列撤离所有六日战争占领的国土。它说的是撤离到安全可防御的边境线。而爲了保卫自己,以色列理所应当必须在西岸重要的战略地区保持长期的军事存在

    我就此向阿巴斯主席做出过解释。他回答说,如果巴勒斯坦将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它就永远不可能接受这一解决方案。爲什麽不?美国已在日本,德国和南朝鲜驻军超过半个世纪。英国拥有一部份塞浦路斯的领空,更准确地说是在塞浦路斯拥有空军基地。法国在三个独立的非洲国家驻有军队。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声称自己不是主权国家。

    另外还有其他很多极其重要的安全事项需要解决。比如领空问题。这个问题上,以色列狭小的国土又一次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架喷气飞机穿越美国需要六个小时。而飞越以色列,只需要三分钟。所以以色列还要把仅有的领空截出一半,交给一个与之敌对的巴勒斯坦国家?

    我们的大型国际机场仅距西岸数公里。没有和平,我们的飞机难道不会成为安置在临近巴勒斯坦国的防空导弹的靶子?而我们又怎么防止这些被走私入西岸?还不仅仅是西岸,还有西岸山区。它鸟看着绝大多数以色列人民居住的沿海平原。我们如何防止这些可能用于袭击我们城市的导弹流入这些山区?

    我提出这些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它们就摆在面前。对于以色列人,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所有以色列安全潜在的裂隙都必须通过和平协定全部封严,在巴勒斯坦宣布建国之前,而非之后。因为拖到建国之后,就堵不上了。而这些问题会突然暴露在我们面前,毁掉和平。

    巴勒斯坦人应该先于以色列取得和平而后再建立他们的国家。但我同样想告诉你们。在签订这样一个和平协定之后,以色列不会是最后一个欢迎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新成员国的国家,我们是第一个。

    还有一件事。哈马斯一直在践踏国际法律,已经将我们的士兵吉拉德.沙利特拘禁了五年

    他们甚至不允许红十字会的探访。吉拉德被拘禁在地牢之中,黑暗之中,这违反了所有国际准则。吉拉德.沙利特是艾维娃和诺曼.沙利特的儿子,是兹维.沙利特的孙子。兹维逃过了大屠杀,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以色列,成爲了它的子民。吉拉德.沙利特是每一个以色列家庭的孩子。在座的每一位国家代表都应该要求立即释放他。如果今天你们想通过一份有关中东的联大决议,这就是你们应该通过的决议。

    女士们先生们,去年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今年在以色列国会和美国国会,我列举了描绘对和平的展望,在这片蓝图中一个去武装化的巴勒斯国家对犹太国家的承认。是的,犹太国家。毕竟正是联大在64年前承认了这个犹太国家。现在,你们难道不认为该是巴勒斯坦人这么做的时候了麽?

    以色列犹太国一如既往保护着所有少数民族的权力,包括了超过一百万的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我倒希望未来的巴勒斯坦国家也能像我说的一样,但是巴勒斯坦官员有天明确表示——实际上,我想他们就是在纽约这人说的——他们说巴勒斯坦不会允许国内有任何犹太人。他们将屏蔽犹太人——反犹太主义。这简直是种族清洗。今天拉姆安拉(巴勒斯坦地区城市)的法律依然规定,对于售予犹太人土地的行为,将处以死刑。这才是种族主义。而你们知道这出自哪部法律。

    以色列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有意改变自己的民主本质。我们只是不希望巴勒斯坦人改变我们的犹太属性。我希望他们别再白日做梦,让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涌入以色列。

    刚刚阿巴斯总统就这在这儿,他说巴以冲突的核心是定居点问题。好吧,这很诡异啊。我们间的冲突爆发近半个世纪后,西岸才出现了第一个定居点。所以如果阿巴斯主席所言非虚,那么——我猜他所说的定居点是特拉维夫,是海法,是雅法,是贝尔谢巴。或许他那日所谓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63年正式此意。他不是说从1967年开始,他说从1948年开始。我希望哪位能够劳烦问问他这个问题,因为这反映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冲突的核心不是定居点。定居点是冲突的产物。

    定居点必定——必定是谈判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很不幸的是,冲突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巴勒斯坦人拒绝承认任何边境范围内的犹太国家。

    我想 巴勒斯坦领导人是时候像每一位严谨的国际领导人所承认的一样,从1917年的贝尔福勋爵到大卫.乔治,从1948年的杜鲁门总统到两日前的奥巴马总统,就在此地,承认:以色列是犹太国家。

    别再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了。承认犹太国家,同我们达成和平。以色列已经做好准备,为如此触手可及的和平作出沉痛的让步。我们相信巴勒斯坦人既不应该成为以色列的公民,亦不应臣服于以色列。他们理应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打但他们必须向我们一样,准备好作出妥协。而当他们开始严肃对待以色列的安全问题,并不再试图否认我们与我们古老家园的历史联系时,我们就会知道,他们已经为让步和和平做好了准备。

    我时常听到他们指控以色列犹太化耶路撒冷。这就好像指控美国美国化华盛顿,或是应该安格鲁化伦敦一样。你们知道爲什麽我们被称作"犹太人"幺?因为我们来自朱迪亚。

    在耶路撒冷我的办公室里,那儿有——那儿有一个古老的图章。它是圣经时代一名犹太官员的图章戒指。这个图章被发现与西墙旁,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前的希西家王时代。现在这个图章刻上了一个犹太官员的希伯来语名。他的名字是内塔尼亚胡。这是我的姓。我的名,本雅明,来源于一千年前的本雅明——宾亚明——雅各之子,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以色列。4000年前,雅各和他的十二个后代就在朱迪亚和撒玛利亚的山里生息,那以后犹太人就一直在那儿生活。

    而对于那些被流放出故土的犹太人,他们从未停止回归的梦想:西班牙的犹太人在被驱逐的前夜;乌克兰的犹太人在逃避大屠杀时;华沙犹太区中顽强搏斗的犹太人,在纳粹包围他们时。他们从未停止祷告,他们从未停止渴望。他们低声说道:明年,就会在耶路撒冷。明年,就会在应许之地。

    身为以色列的首相,我代表着一百代从故土离散的犹太人,他们遭受了阳光下所有的罪恶,却从未放弃希望,有朝一日重建唯一犹太国家的梦想。

    女士们先生们,我依旧希望阿巴斯主席将成为我和平的伙伴。我已在和平之路上努力奋斗。我就任当日便呼吁召开不设先决条件的直接谈判。阿巴斯主席无有回应。我描绘了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和平蓝图。他仍旧不予回应。我撤销了数百个路障和检查站,以扩大巴勒斯坦地区的行动自由,刺激了巴勒斯坦经济的极大繁荣。但是再一次——石沉大海。我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冻结了定居点十个月内新的建设项目。之前没有任何一位首相这么做过,从来没有。你们又鼓掌了,但是仍然没有回音,没有回音。

    几周前,美国政府提出了重启和平谈判的设想。其中有一些关于边界的设想我不喜欢。而其中关于犹太国家的部份,我确信巴勒斯坦人也不喜欢。

    但是即使我保有各种意见,我依然愿意致力于美国的这些设想。

    阿巴斯主席,爲什麽你不加入我们?我们必须停止就谈判而谈判。让我们直接展开谈判,让我们为和平而谈判。

    我有几年的生命都在战场上保卫以色列。我有几十年的生命在公众舆论的战场保卫以色列。阿巴斯主席,你将你的一生献给了巴勒斯坦的事业。难道这冲突还将持续数代?或者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子孙可以早几年讲述,我们是如何探索出一条终止冲突的道路?这才是我们应当致力于的目标,而这正是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的。

    两年半以来,我们只在耶路撒冷见过一次,即使我的门一直向你敞开着。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去拉姆安拉。实际上我有一个更好的建议。我们都飞越了数千英里来到纽约。现在我们在同一个城市里,我们在同一座大楼中。那么,我们就在今天会晤,就在这,在联合国。这有谁不让我们会面?有什麽阻止我们?如果我们都真诚地渴望和平,有什麽可以阻拦我们在今天会面,并展开和平会谈?

    我建议我们公开真诚地会谈。让我们相互倾听。让我们照我们在中东所说的那样做:让我们"doogli"地谈判。意思就是开门见山。我会告诉你我的要求和顾虑,而你告诉我你的。而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将会为和平铸造基本共识。

    有一句阿拉伯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啊,和平也正是如此。我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实现和平。我必须同你一起实现和平。阿巴斯主席,我伸出了我的手——以色列的和平之手。我希望你能握住这只手。我们都是亚伯拉罕的后代。我的人们称他为阿弗拉罕(Avraham)。你的人民称他为易普拉欣(Ibrahim)。我们本是同根而生。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我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共同实现以撒的愿景——"在黑暗中跋涉的人们,将看见光明"(《圣经》以赛亚书第九章第二节)。而这光明,当是和平之光。 






    Sent with MobileRSS HD


    发自我的 iPad

    和五毛谈心谈美国

      按:这是一位叫做夏小强的先生写的文章。文章首先以大量被遮蔽的事实告诉了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再以理性的视角分析、认识美国,而这都是大陆绝大部分人欠缺的。在黨化教育连篇累牍的灌输与掩盖中,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客观、公正、全面认识看待美国,包括不少到了美国的中國人:他们或者带着一种价值观顽固地与黨保持一致,认为美国就是个惟利是图的霸权主义国家;或者故意以偏概全地向人们传递对美国的观感,以为人们认识美国提供妖魔化的证据;还有就是以美国人自己批判美国的实例、观点告诉国人,没错吧,美国人自己都这么说(例如,美国人说美国打伊拉克就是为了石油)。可以说,凡是这样的认识、思维,几乎没有脱离專制政治的窠臼,或者本身就是一种專制思想,对民主还没有几码的领悟。也因如此,什么美国亡我之心不死啦!美国是台海分裂的罪魁祸首啦,美国想尽一起办法阻止中國强大啦,有一天美国会重燃战火以武力灭了中國啦,就成了普遍的中國人对美国的认知,包括大量接受大学教育的精英群体——每每想到这些,一股无奈与悲切顿从心底冒出,全身一阵冰凉。当然,美国也是有自己的利益的,只是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具有基本的公正标准,或者说美国是一个具有道德底线的霸权主义。也许,这一篇文章能够开启大学生们及其所有不知如何看待美国的人们一个广阔的视野。

      一

      近日王功权先生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件事:坐出租车回到住处,出租车司机的唠叨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他从北京堵车开始说起,说到执政黨的严重腐败,越说越气愤,最后干脆痛骂起共產黨来。我笑着插话,试着问他走民主道路行不行。他惊呼"不行"。他坚持说"中國只要一民主,就一定乱"。我问那怎么办,他说:"再熬几代人吧。"

      我也有同样感遇,昨天和一位多日不见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先是痛斥社会黑暗现状,怒骂共產黨贪污腐败不可救药,然后突然话锋一转说,最近唯一让他感到自豪的事情是中國终于有了航母,可以不受美国的欺负了,然后又痛斥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妄图称霸世界,为了石油侵略打伊拉克等等。我有些吃惊,要不是面对面和他讲话,在网上我一定会把这位朋友当成五毛。当我告诉了他下面这段美国进口石油的真实情况后,这位朋友只剩下吃惊茫然的表情。

      美国是世界上消耗石油最多的国家,也是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以前一直以为中东是主要来源地、沙特是最大供应国。事实上美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是加拿大,输入石油是沙特2.7倍;第二是墨西哥,沙特第三。中东只占美国石油进口的17%。美国和加拿大有两千多公里的没有军队防守的边境线。与这么一个"利欲熏心,霸道蛮横"的国家为邻,加拿大人居然不害怕。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人把军队开进来,插上油管子直接把油抽回家,可比打伊拉克省事多了。

      在网上和五毛们说话很生气,他们永远思维混乱焦点模糊。你说美国民主好,他说美国借钱多;你说美国人收养了大量中國孤儿,他说美国人杀害了伊拉克平民;你说美国今天人人平等,他说美国昨天还有黑奴……

      看了王功权的微博,还有经过我和朋友的这次交流之后,我意识到过去我一直以为网上的五毛们都是装傻,现在我意识到可能这些五毛们是真不明白,很有可能是我错怪了他们,那么我就和五毛们谈谈心,谈谈他们深恶痛绝的美国吧。

      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美国外交政策"顶石"的"门罗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反对欧洲列强殖民美洲,支持拉美国家獨立,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等。门罗时代是强权时代,强国扩张主要靠殖民。门罗主义客观上终结了美洲殖民时代。很难想像,没有美国对殖民者的强硬立场,拉美国家能获得獨立。

      美国不打古巴,是美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的体现,也就是维护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在近代的所有战争都不是为了领土和利益,而是为了正义。美国的出兵理由无非三个:1、有人入侵了别的国家,破坏了世界秩序。2、发生了人道主义灾难,必须进行干预。3、直接对美国的本土安全构成了威胁。

      1994年卢旺达爆发80万人被杀的部族仇杀。美国因未及时干涉,受到非洲各国唾骂:"难道几百名美军士兵的生命比几十万黑人生命更重要?"结果,克林顿总统亲赴卢旺达道歉和赎罪。人不是美国杀的,美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何罪之有?因为,你有能力阻止犯罪却不阻止,就是一种犯罪。这样的高标准只有美国接受。

      在清朝,美国第一个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中國实行信仰自由,并向中國派遣大量传教士,花费大量人力及资金建立了众多的学校。人家派军队他派传教士,人家挣钱他投钱。这些学校包括: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岭南大学等,共13所。

      李鸿章在向朝鲜王妃闵妃传授外交经验时说:"要多依靠美国,美国这个国家与其他洋人国家不同,讲道理,重信义"。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说:"米人秉性醇厚,与中國常思效顺之心"。

      庚子赔款中,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千多万两。后美国国会审核发现赔多了,决定将其中一半退还给中國。两国政府商定利用庚款设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并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胡适、梅怡琦、赵元仁、竺可桢都是庚款留学生。

      美国诚实地退还了多拿的庚子赔款,并在中國建了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协和医院及协和医学院。而英法日等国却把庚子赔款拿回本国作资金积累,去发展自己的经济了。美国认为多拿的肯定不是他一家,于是美国便向英法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跟着退还。最后,那些国家不情愿地陆续归还或免除了一部份赔款。

      "一战"后,在被认为是强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凡尔赛公约》里,几乎所有列强都牵涉其中,但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瓜分了谁。相反,美国主导了关于中國问题的《九国公约》,提出了对中國的"门户开放"政策。条约第一条是:尊重中國之主权与獨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

      二战初期,日本为保住在华实力,避免与美国正面对抗。曾提出一个强国瓜分世界计划,即把全世界分为大东亚圈、欧洲圈、美洲圈和苏联圈。其中,大东亚圈自然是日本的,美洲圈则是美国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提出可以与美国平分太平洋霸权,保证美国的在华利益。被美国断然拒绝,要求日本停止对华的侵略!

      日本侵华后,美国对日本予以经济制裁,禁止废铁、航空油等向日本出口,并增加对华贷款和援助额度,连续三次提供当时金额5千万、1亿、两亿美元的贷款。然后又对日本实施石油钢铁等战争物资的全面禁运,使日本战争机器无法运转。美国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國撤军,放弃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所掠夺的所有权益。

      珍珠港事件前夕,在天皇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军阀判断,在侵华战争陷入沼泽、战争物资补给被美国人卡断、与美国和解又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如果维持现状就如同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发动针对美国的战争。如果美国为了利益,只要保持不干涉,或者只是口头上表示一下遗憾,劝大家克制。日本就不会去冒险打美国。

      日本第一任情报局长冈崎久彦说:"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误判了形势,他们不了解美国这个国家。美国进行战争,从来不依据利害权衡和得失盘算,美国人打仗,从来都是依据道德和国民的好恶。"基辛格说:"美国认为实力外交不道德。美国的国际关系秩序标准是:民主主义、集团的安全保障、民族自决"。

      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成立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他们雄赳赳,气昂昂,来到中國"抗日援中"。在31次空战中,以5至20架可用的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國人民将永远记住这群勇敢的美国小伙子。

      再来看看如今给五毛们发薪水的老板当年是怎样评价美国的吧: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民主颂》对美国是这么评价的:"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國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國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國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

      "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了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世界还有希望。" ——摘录自《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在中國,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华盛顿的诚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与怛恻,杰弗逊的博大与真诚。这些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国土上已经是一切美德的像征。……是他们,在我们没有民主传统的精神领域里,筑起了在今天使我们可以有效地抗拒了法西斯思想的长城。" ——摘录自《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我们共產黨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國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在庆祝美国国庆的今天,我们相信,我们的奋斗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胜利。" ——摘录自《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这些社會主義的伟大思想家和行动家,对于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及其在世界史上的进步作用,从来都是给予高度的评价的。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列寧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真正解放和真正革命的战争"之一。——摘自《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社论。

      五毛朋友们,感到惊奇吧,你们相信这是你们老板当年说过的话吗?

      三

      中國是美国最大债主。于是五毛朋友们认为,要没有中國借钱给美国,它早完蛋了。既然美国处处和我们作对,我们为什么不把钱拿来建希望小学,改善人民生活,而非要借给它呢?这不敌我不分吗?另外,就算你要借钱给人,也得找一个信用好的国家呀。难道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你们认为美国信用最好?所以五毛朋友需要详细地了解美国。

      拆迁是权贵对城市核心资源的掠夺。以旧城改造为名,把贫穷者赶出城市。以财富和权力重新划定城市的界限——有钱人住城内,穷人住城外。这是对公平正义赤裸裸的践踏。城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有在此生活和谋生的权利。

      在美国很多大城市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CBD旁边,都有一个脏乱差的旧城(Downtown)。由于生活便利,在那寸土寸金的地方穷人越聚越多。于是,逼得富人们开始纷纷搬走,到郊区去享受绿色田野了。这就是平等的权利,没有人用金钱和权力把穷人赶走。

      洛杉矶的710高速公路,由于当地"帕萨地那"居民的强烈反对,隔几年听证一次都不能通过,50年都是1条断头路。当地人怕公路经过影响地产价值,所以市议会一直不同意。修公路有利于公共利益;不让建,有利于居民私人利益。在尊重私有财产的理念下,私人利益并没有因为公共利益而被侵犯。

      美国康州新伦敦市因开发计划,需征用居民凯伦住宅,她就是不搬。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政府胜诉!但政府并没有开着推土机把她家碾为平地,而是把屋子整个搬到了市中心,还给了一大笔赔偿。此官司打了五年。期间,阻碍拆迁的凯伦安然生活,没被停电停水和骚扰。相反开发商因拖不起时间,只好取消开发计划。

      美国也有国企,他们专干老百姓不愿干,又无利可图,但又必须有人干的事。把盈利的国企甩给老百姓,把不盈利的国企当包袱背起来,这是所有民选政府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国企正相反,只要不盈利的,不管该不该做,通通当包袱甩掉。只要盈利的,不管该不该做,统统抢过来不许别人做。这样的国企还不如没有。

      在美国,谁都可以办电视台,但政府不可以。在美国,什么报纸杂志你都能找到,就是找不到"黨报黨刊"。在美国,什么人都可以找"小三",但是政府官员不能找。在美国,谁的收入都可以保密,但是政府官员的收入必须公开。在美国,人民可以自由地生活、呼吸、表达不满。在中國,只有政府没有自由,被关在笼子里。

      美国媒体也讲政治上的正确。你不能骂黑人和一切少数民族,你不能拿宗教开玩笑,你不能拿妇女开玩笑,你不能拿残疾人开玩笑,甚至你都不能拿胖子开玩笑。总之,你骂所有的人,骂所有的民间团体都是有危险的。但是,你只有骂总统是安全的,骂政府是不会惹来麻烦的。所以美国脱口秀经常拿总统和政府开涮。

      在央视大肆狠批微博造谣的时候,美国几乎从来不辟谣。甚至对911是美国人自己派飞机撞的,这样恶毒的谣言也从不澄清,更不会去批判和禁止它。相反还允许它自由传播。当然,造谣者也从不担心自己会被抓。其实谣言对于有真相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危害。只有没有真相的地方才害怕谣言。

      常识使我们知道:说别人自私的人,往往是自己自私。说别的国家都为了利益的国家,往往是自己只为利益。说世界上没好人的人,往往是自己不是好人。说世界上没有正义的国家,往往是自己不讲正义。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从美国回来的飞机上,我遇到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是来中國收养孩子的。我说:"你们最好挑一下,因为很多孩子是有缺陷的。"他们说:我们就是要收养有缺陷的孩子。因为正常孩子容易找到家,而他们不容易。"我不知道他们费力费钱那么老远来领一个傻孩子回去,难道也"别有用心"?扪心自问,我做不到。

      有网友说,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拉登是人类的敌人,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权力只要不受制约一定导致腐败,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共產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只有五毛不知道。

      五毛朋友,你们是真不知道吗?

      四

      有网友对此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和反馈,说光说美国好的地方了,为什么不说美国的缺点。我的回答是:美国有缺点,而且缺点非常多。那我为什么不说呢?因为都被美国人自己说掉了。他们说起来比我狠多了,即使《环球时报》的很多骂美国的文章,也是美国人自己写的。翻开1949年以后到现在的中國官方报纸,你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对美国国内灾难遍地的报导和对美国政府罪行的控诉。另外,任何一个中國人不仅可以在白宫前骂美国政府,而且在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天安門广场安全自由地骂奥巴马。那么这样,我还有甚可说的呢?

      通常五毛朋友很少正视现实,他们视人民的苦难于不见,一味编织心中的梦想祖国。作为反例,他们必须搜罗世界各大文明强国的负面资料,以证明那些国家也不过如此,甚至更差。于是他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他们生活在一个全世界最牛的国家,敢和最牛的对手叫板。这种自我催眠,恰恰说明其对自己国家极度缺乏自信。

      五毛有一种亡国奴情结,总觉得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黨的周围,因为只有它能保护我们。于是,宁愿不要民主自由也不做亡国奴。但我特别想问,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中國人,为什么一个个要往那个想让我们做亡国奴的国家跑?难到他们不害怕吗?

      上个世纪40年代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大辩论,议题:美国是应该支持国民黨,还是支持共產黨?林语堂作为国民黨的代言人,说"共產黨只关心吃饭问题,他们不会治理国家"。共產黨的好朋友记者史沫莱特回击:你听过中國共產黨人跑到美国来享福吗?你见过有一个共產黨人在美国购置产业吗?"林博士顿时无言。如今,倘若史女士和林博士再生重新讨论同样话题,不知是何场面。

      疑似中國五毛黨台湾分部支部书记的李敖先生说:一个好政权,就是不给美国人做走狗。可是李敖先生却不愿意生活在这个好政权下,宁愿选择生活在他称作"给美国人做走狗的"政权台湾。为什么?李敖需要两个政权,一个政权要允许他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确保他不被和谐,不被失踪。另一个政权要满足他和美国作战的变态心理,至于那里的人民有无自由不重要,反正他不在那里生活。

      说一说和美国有关的朝鲜战争。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托管"。于是朝鲜南北都掀起了民族獨立运动。最后联合国决议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全朝鲜公平选举,成立统一的朝鲜议会。但苏联反对,禁止选举在北朝鲜举行。最后,南朝鲜在联合国监督下选出了李承晚当总统,北朝鲜在没有国际监督下,选出了金日成。南北正式分裂。

      朝鲜南北分别建国后,在苏联和中國的帮助下,朝鲜迅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实力上大大超过南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6月27日联合国通过决议,组成联合国军进行干预。苏联没有投反对票,之后却要求中國出兵朝鲜。

      朝鲜战争不是中國和美国的战争,而是中國、朝鲜、苏联和联合国的战争。参战国家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日本等。战争的目的不是美帝野心狼要侵略中國,而是联合国不允许朝鲜破坏朝鲜半岛和平。

      朝鲜战争中,中朝军队共伤亡63万人。其中,毛澤東的儿子毛岸英被炸死。志愿军被俘2.1万人。在战俘营,他们举行起义,控诉美军虐囚。美军很狼狈,只好接受人權组织调查,最后发现大部份指控不实。遣返俘虏时,在完全自愿和联合国人權组织的监督下,7,100人选择回大陆,14,000人选择去台湾和其它国家。

      朝鲜战争结束后,7,100个志愿军战俘自愿选择回到了大陆。在经过短暂的欢迎后。他们便被送去了集中学习和交代问题。此后,大部份人被开除了军籍。等待他们是没完没了的审查,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折磨。他们从此无法安然生活。而选择去台湾14,000名战俘,在改革开放后可以荣回故里,被当成台胞受到盛情款待。

      五

      9.11十周年,10年中,在恐怖袭击中遇难者的家人含泪告别逝去的亲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说,这种忘记痛苦的过程,"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9月11日,在纽约世贸遗址旁,人们聚集悼念遇难者,遇难者家属们依次走上台念出了全部遇难者的姓名,场面催人泪下。无一例外的是,遇难者家属的表情除了表现出悲伤和对逝者的思念外,只有对亲人和上帝的爱,人们的眼中竟没有仇恨。

      美国的民众,牺牲者的家属,他们用的是祈祷,他们求的是上帝,他们呼唤的是怎样用善、用爱来应对这样的一个悲惨的悲剧的场面。记者在对纽约人采访时,不止一次地问起袭击之后,纽约人是否对穆斯林有仇恨,他们的回答竟也惊人地相似:如果恨的话,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2010年,建筑商计划在世贸双子塔废墟旁建立一所清真寺。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都有人激烈抗议,认为这是往伤口上撒盐的举动。有人愤怒地大喊:"你们可以建清真寺,但请到别的地方去建!"但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都无一例外地支持兴建清真寺。《纽约时报》更声称:如果一个国家拒绝多元文化、宗教和思想,这个国家将永远不会诞生出下一个 google。8月3日,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全票通过在世贸遗址附近修建清真寺的决定。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此事做了一次演讲。他说:"政府应不应该禁止公民在自己的地产上,按自己所属的宗教信仰,建立宗教场所?或许别的国家会禁止,但我们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这里。如果我们容不下这座清真寺,我们就是在背叛自己的理想,背叛我们作为纽约人、作为美国人的身份。"

      美国受到9.11恐怖攻击之后,一些地方出现了袭击和骚扰阿拉伯裔移民的个案。马里兰州的清真寺被人抹上涂鸦,一高中女教师便联络几个朋友在这座清真寺外为伊斯兰教徒站了一个礼拜的夜岗;俄亥俄州的伊斯兰中心收到了非穆斯林美国公民的捐款;许多不同肤色的妇女,穿上了穆斯林妇女的披肩和头巾上街,以表达她们对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的族群的尊敬和支持;9.11事件之后4天,一名穆斯林女学生戴着头巾和两个非阿拉伯裔的同学到先付款的自助餐厅吃饭,落座不久,女侍者走过来,23岁的穆斯林女学生以为"她要赶我们走",原来女侍者是来退还30美元的餐费,并告知餐厅决定给她们提供免费餐。女侍者还说自己不愿意看到战争,对穆斯林女学生勇敢地穿着民族服装而感到骄傲。女侍者一离开,女学生就哭了……一位巴勒斯坦裔医生说。9.11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五,他去清真寺祷告,内心的疑惧却挥之不去,害怕被人辱骂,等他到了清真寺,发现门口集结着五十多个基督教的牧师与教徒,他们打着表示团结和联合的横幅……这位巴勒斯坦医生说:"他们令我感到安慰和看到了和平。美国的强大不在于她的军事和科学的领先,而在于珍藏于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民心中的伟大精神。"

      当时,在9.11突然发生之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马上开始全面的部署而且疾步向世贸大厦前进。他如果是早去几分钟或者说世贸大厦其中一个晚倒几分钟,那他可能突然被倒塌在里面。另外,朱利安尼当时调动了二十多个单位的消防队员进入大楼,第一时间进行抢险,结果在大楼倒塌的时候343名消防队员死在里面,后来这个NYFD就是美国纽约消防局的一个代号,成为了一个英雄的象征,还有很多的警察也牺牲在那里面。

      世贸大厦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一位在世贸大楼工作的幸存者叙述了当时的情景:袭击发生后,公司的消防负责人来通知大家,赶快按照消防演习时的应急方案,尽快离开大楼。于是,立即跑到紧急疏散楼梯,楼梯很窄,只有并排站两个人左右的宽度,只见楼梯上排成一字行的人流,有条不紊地向楼下走着,每下一层楼,都有这一层的消防负责人或公司的最高责任者组织指挥着自己楼层的疏散,不用动员人们就纷纷让女性和老人先下,即没有争先恐后,更没有抢道挤占楼梯的行为,楼梯的一边始终畅通着,以便消防员和紧急救援人员上下,消防队员们则是逆向而上,到各楼层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们,带他们撤离。由于大家的镇静,使许多人几乎错觉为又一次的消防演习,也由于现场良好的秩序,使得半个多小时后大楼倒塌之时,大部份人已撤离,包括一位腿脚不便,坐轮椅者也被同事们扛了下来。牺牲降到了最少约2,500人左右,其中300名是坚持到最后而光荣殉职的消防队员,还有负责指挥来不及撤离的领导们。

      我们看到9.11以后,后来有2003年的大停电,不管美国发生什么大的危机,这个社会总会出现友爱、互助、奋不顾身这样无数的英雄人物的表现。首先是一种西方的文化,再就是美国的这个制度,美国的制度它是以在人类目前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公平和公义,所以人们觉得去帮助人和被帮助都是值得的。

      有五毛朋友经常说,为什么美国受到恐怖攻击而不是别的国家?这个答案很简单。在一个社区里边如果有行侠仗义的人,总是去跟黑帮做斗争,而黑帮是扰民、害民,而行侠仗义的人去打击黑帮,当黑帮要报复的时候,他当然不是报复普通人、不是报复那些明哲保身的人,报复那些吞吞吐吐的人,他是去报复那些行侠仗义的这些勇士。当受到报复的时候,受到罪恶集团报复的时候,美国是首当其冲的,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有一部9.11当天纽约人自发用船救人的短片,催人泪下。下面是这部短片的文字部份:

      "9.11早晨,世贸大楼倒塌,几百万人四散奔逃,几十万人跑到曼哈顿南端,这才意识到曼哈顿是一个岛,他们被困在岛上。

      船长文森特。阿多利诺:人们感到无助,那是最痛苦的感觉,在陆地上能怎么办呢?大楼塌了,人埋在下面,有消防员、平民。我回头跟老婆说:"我得去做点什么。"她看着我说:"你能做什么,你疯啦?""我要开着船去曼哈顿救人。"她说:"他们再袭击怎么办?"我说:"那我也没办法,但是我得做我应该做的,谁也拦不住我。哪怕救下一个人,就少一个人受罪,少一个人死。"

      船在纽约人脑海中排在后面,一百多年来,船第一次成为进出曼哈顿的唯一工具。

      纽约水道船长柯克。斯雷特:是人的本性吧!看到人们求你让他们上船,你不能不管。

      拖船工程师罗宾。琼斯:我在水上工作了28年,从没见过那么多船一起出现,就一个广播马上就来了。

      几百艘船驶过洒满阳光的水面,驶向纽约市,驶向危险和未知。

      船长文森特。阿多利诺:有家庭主妇,也有高级主管,每个人都互相帮助。四个商人拉上来一个老年妇女,还有她的导盲犬,是德国牧羊犬,就把她像冲浪板一样抬起来,抬过栏杆。

      拖船工程师罗宾。琼斯:人为的计划根本不可能那么迅速那么快。

      船长文森特。阿多利诺:不是训练出来的,那天就是人们做自己该做的。

      拖船工程师罗宾。琼斯:人们会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些人让我看到,美国人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在一起。

      9.11船运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上疏散,超过二战时敦克尔大撤退,那时33.9万英法军队在9天内撤离。9.11那天,近50万民众坐船离开曼哈顿,用了不到9小时。"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道:9.11不是美国和拉登的战斗,而是文明和野蛮的战斗。那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2,996名普通人遇难——其中有很多我们的中國同胞。那一天,当世界为美国悲伤的同时,也有很多人狂欢痛饮,他们漠视那些消失的生命,只为了满足内心变态的反美快感。人类是以价值来寻找家园的,那一天,我愿意自己是美国人。

      那一天,我也愿意是美国人。五毛朋友,你们愿意吗?

      六

      凤凰网911十周年策划,采访一毕业大学生,问,对911怎么看?他说,很高兴,因为是霸权主义,跟美国对着干的都是英雄。再问,如果让你去美国愿意不?他回答,我喜欢美国,马上去留学了。最后问,对未来憧憬如何?他笑着说,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这就是经过几十年政府洗脑宣传教育后国人的现实表现。很多国人一边羡慕着美国,一边嫉妒着美国;一边骂着美国,一边梦想移民美国;一边说美国霸权主义,一边梦想自己能称霸世界。这就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本身既无法给人类带来能够幸福的价值观,也没有能力为世界贡献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群70多岁的老人,领着一群盲目自大的屁民和愤青,靠意淫过活。

      昨天"叁個代表"芮成钢刚刚勇敢地质问嘲笑骆家辉"坐经济舱是不是因为欠中國钱"。很多人对中國借钱给美国很不理解。其实不是借钱,是存款。我们把钱存在美国。为什么要存在美国呢?因为那是我们能够找到的信用最好、利息最高的银行。我们害怕吗?当然不怕,因为那家银行从来没有倒闭过。要真害怕早把钱取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指责人家呢?因为是需要。谁的需要?黨的需要。

      我们的CCTV4可以在美国随便看,我们的国家形象广告可以在时代广场随便放,我们的孔子学院可以在美国随便开,我们的五星红旗可以在美国随便飘,我们的红歌可以在白宫随便弹,我们的反美爱国游行可以在美国随便游,我们的《中國可以说不》可以在美国随便说,我们的《中國不高兴》可以在美国随便印。

      我们要防堵一大堆西方东西,西方价值观、西方敌对势力、西方霸权主义、西方文化侵略。我们的防火墙全世界最先进。但很奇怪,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西方要抵制东方价值观、东方敌对势力、东方文化侵略。我们的CCTV4可以在美国落地,《建黨伟业》可以在美国公映。这说明了一个真理:有自由的地方不用防火墙。

      央视天天报导伊拉克有路边炸弹爆炸,有美军遇袭,可是央视永远不会告诉中國人民:萨达姆统治时期的2002年伊拉克人口2400万,人均GDP仅为625 美元。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2008年人均GDP达298九美元,2010年人口3400万,人均GDP达3758美元!

      在美国,一次重大事故就能改变历史:1911年3月25日的三角内衣公司火灾。146名男女工人死亡,大多数是16到23岁的姑娘,最小的仅14岁。三角工厂事件不仅促使了美国对血汗工厂立法,后来更被写进美国中学历史课本,成为美国现代主流价值观的一部份: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把种族隔离时期的"白人专属柜台"搬到展览现场,让国民牢记这个国家曾经的耻辱。他们还展览了当年对印地安人的战争,美国内战,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冲突。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国民,让他们去判断是非。这是美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它展现了国家的自信与坦诚。

      美国的宪法不是写在纸面上的骗人的原则。而是可以用来作为起诉和判决依据的。违反宪法的法律将被判无效,违反宪法的判决将被推翻,违反宪法的政府行为将被追究。所以,写在宪法上的权利,每一项都将通过最高法院的判例得到保障,它是国家对于人民的庄严承诺,它是用来真正保护人民而不是欺骗世界的。

      美国宪法共7条:第1条讲国会怎样建,用来干嘛?第2条讲总统是什么,谁能当?第3条讲法院干嘛使?前三条确定三权分立。第4条讲州与联邦关系,不能以上欺下、以大欺小。第5条讲宪法以后要改怎么改。第6条讲联邦和州政府都要视它为最高法律,忠于它。第7条讲四分之三州通过后生效。简单七条,稳定美国两百年。

      美国两黨也开代表大会。四年一次,在各城市轮流举行,一般选择室内体育馆,由各州黨组织推举代表,大家欢聚一堂,选举黨的总统候选人。所有黨代会的费用全部由政黨自己筹集,国家不给一分钱。每次黨代会,场外的示威活动是一大景观,通常示威者人数远远多于黨代表。可以说他们是不请自来的非正式代表。

      美国民主黨的黨徽是驴子,共和黨的黨徽是大象。1870年美国漫画家纳斯特画了一头驴登在《哈泼斯周刊》上,以讽刺当时北部反对内战的民主黨人笨得像头驴。后来他又画了一幅摔倒的大象,代表不满共和黨总统格兰特执政的选民,讽刺共和黨又大又笨。没想到两黨竟然就将驴和大象拿来作为本黨的代表动物了。

      美国共和黨和民主黨可以随便加入。只要你登记选民时勾一下就行。不要交黨费,黨也没什么决定要你服从,没什么纪律要你遵守(守法就行),没什么秘密要你保守(又不干坏事),更没什么东西要你牺牲。当然,你也不用对黨忠诚,可以随便叛黨,也可以随时回来。领导一个超级大国的政黨居然那么不严肃。

      美国是历史上总统遭暗杀最多的国家,共有8位。他们是林 肯、加菲尔德、麦金莱、肯尼迪、杰克逊、富兰克林,杜鲁门、福特、里根。其中前4位不幸身亡。但政府并未藉此搜缴武器,限制人民自由,大举实施维稳。因为美国人知道,这是民主的必然代价。民主的目的主要不是用来保护领导人,而是用来保护老百姓。

      1998年印尼排华,1200多华人惨遭杀,1000多妇女遭强暴。某负责任大国表示不干涉别国内政,并在国内封琐所有相关消息。最后,在美国武力威胁下,印尼当局才收敛了迫害华人的兽行,事后印尼华人打出"宁做美国狗,不做中國人"的条幅。

      很多人为苏联解体唱挽歌。但殊不知,苏联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外侵略扩张(包括对中國),对内鎮壓异己的历史。在冷战期间,它是以專制对抗民主的邪恶中心,而我们却把一个占领我们大片国土的国家视为同志加兄弟,把一个不但从未侵占过我们一寸土地,还帮助我们打赢抗战的国家视为敌人。

      如果你说中國不好,可能被视为西奴;如果你说美国好,就会被视为美狗;如果你说不想做中國人,想做美国人,你将是十恶不赦的汉奸。但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只是悄悄把中國国籍变成美国国籍,你将会是一个成功人士;若你同时能献身于主旋律文化,教导中國人怎样才算爱国,你就是一个海外赤子了。

      最让人寒心的,不是贪污腐败,不是强拆,不是高房价,不是股市,不是层出不穷的惊心罪案,而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们,见怪不怪的纷纷告诉你,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你改变不了,习惯就行了。更可怕的是,等习惯以后,谁想要改变,他们还跟你急!

      真正的母亲不求孩子回报她,更不会强迫孩子天天唱歌赞美她;真正的母亲总是把好的东西省给孩子吃,而不是自己把好吃的全吃了,把残羹剩饭给孩子;真正的母亲为了保卫孩子可以献出生命,而不是老让孩子为自己去打架。真正的母亲听得进孩子的批评,不会孩子一骂她就把孩子关起来。真正的母亲只有一个。

      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把"西方国家"当做贬义词灌输给我们,他们告诉我们美帝是最坏的。但当我们长大后,却发现他们的子女在西方国家,他们的存款在西方国家,甚至他们的退路都在西方国家……留在这里的,只有从小以来被洗脑被欺骗得不成人样的我们。

      五毛朋友,你听明白了我的这番苦口婆心了吗?衷心希望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包括能明白真相的五毛朋友。

      作者:夏小强


    中国报道周刊, 2012-03-25.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和五毛谈心谈美国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Sent with MobileRSS HD


    发自我的 iPad

    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

    [分享] FBI和CIA究竟有什么区别?

    鲜果科技

    前段时间,著名黑客组织Anonymous宣布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官网攻陷, 使其瘫痪 ,目的是"抗议儿童色情"。此后立刻有网友吐槽,儿童色情不应该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工作吗?CIA真是躺着也中枪。不过前两天,FBI宣布Anonymous的头目 其实是自己的卧底 ……

    FBI和CIA绝对是美剧中最常出现的两个神秘机构,然而不少人都搞不太懂,这两个机构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机构大有不同:FBI是美国执法部门,隶属于司法部,性质上属警察体系;而CIA则是独立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从事间谍活动,不具备执法权。

    在各自的传统职权范围,FBI和CIA本来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911事件之后,参与情报活动的几个部门成众矢之的,压力顿增,情报工作日趋活跃,彼此之间也摩擦不断。

    FBI概览

    FBI是如今美国最强大的安全和执法部门,其核心目标在于保护美国,防止其遭受恐怖主义和外国情报活动的威胁,坚持和执行美国刑法,为联邦、州、市以及国际机构和伙伴提供司法服务。

    FBI负责调查威胁国家安全、违反联邦法律的重大犯罪行为。当地方警察应付不了重大案件时, FBI等联邦执法机构可以予以协助。不过在像《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这类以FBI为主角的美剧中,常会见到地方警局不喜欢FBI插手的情节。

    不过和电视剧中不太一样的是,FBI并不会突然"接管"一个执法权属于地方或州警察的案件。根据FBI官网上的解答,对于那些"足够严重的犯罪",FBI会组成一个专案组,来协助地方警察破案。

    那么FBI究竟对哪些案件负责?除了那些跨越各州边界,管辖权不清的案件之外,主要还有下表中的一些违反联邦法律的案件。

    http://img1.guokr.com/gkimage/xe/y3/0r/xey30r.png

    FBI组织机构

    FBI有5大功能分支,分别由副局长/副局长助理下属的行政助理负责管辖。

    http://img1.guokr.com/gkimage/i4/mk/pd/i4mkpd.png

    胡佛的时代

    说到FBI,就不得不提起约翰•埃德加•胡佛(John Edgar Hoover)。1924-1972共48年间,美国换了8位总统,胡佛却一直是FBI的一把手,正是在他的推进下,彼时的BOI/DOI(调查局)被正式命名为FBI,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的FBI总部楼也是以他命名。

    1936年纽约《每日新闻》拍摄的胡佛。(图:镜报)

    1936年纽约《每日新闻》拍摄的胡佛。(图:镜报)

    胡佛当政期间,炙手可热,功过参半。他对FBI进行改革,使之成为一个严密有序、高效运作的机构,建立了犯罪实验室,开始电话窃听,调查、威胁和指责自由主义人士和民间政治团体领袖,如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据称他还掌握着政府高官甚至总统们的机密和丑闻。

    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理查德•海科(Richard Hack)

    胡佛死后,议会马上规定FBI局长的最长任期是10年。作为FBI空前绝后的掌门人,胡佛书写了半个世纪的传奇。尽管FBI曾经牵涉进一些臭名昭著备受争议的案件,现在也是丑闻频出,但不可否认的是,FBI仍是美国打击犯罪最有效的执法机构。

    CIA概览

    如果说FBI所做之事还算正大光明,那么CIA所作所为就拿不上台面了。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与以色列的摩萨德、苏联的克格勃和英国的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为美国高层决策者提供国家安全情报的机构。

    http://img1.guokr.com/gkimage/05/4s/2b/054s2b.png

    互补也互掐

    法律明确禁止CIA在国内对美国人进行间谍活动,CIA没有执法权,这是它和FBI最大的区别。此外,FBI的活动范围主要在美国国内,而CIA主要在国外。

    在对付恐怖主义与情报活动方面,FBI和CIA则是各有所长。FBI主要在国内防止恐怖袭击,打击外国间谍活动;而CIA则是主动出击,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二者一守一攻,互为补充。不过911事件后,对抗恐怖主义的压力顿增,相关部门也是日趋活跃,FBI曾一度大量招募外国人充当海外间谍,而CIA认为这一举措侵犯了它们的职权范围。

    CIA开展工作常常也需要FBI的配合,比如CIA的某个重要证人来到美国时,需要向FBI打招呼,不得逮捕此人等等。两个机构虽有摩擦,其共同利益是一致的,即维护美国的安全和利益。

    简单来说,FBI和CIA就是"一内一外,一明一暗,一正一邪。"

    了解更多:

    [1]FBI-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2]How the FBI Works



    发自我的 iPad

    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

    别挖石油,发掘智慧

    译者 greenwitch

    总是有人问我:"除了你的祖国,你最喜欢哪个国家?"我总是这样回答:台湾。他们问:"台湾?为什么是台湾?"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虽然台湾就如同太平洋中的一块小岩石,不仅台风频发,而且没有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连修房子都要从中国进口沙砾,但是它的财政储备位居世界第四。因为台湾没有从地下找资源,而是从它2300万男男女女中发掘他们的才干、精力和智慧。我总是告诉我的台湾朋友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国家,你们为什么这么走运?你们没有石油,没有铁矿,没有森林,没有钻石,没有金矿,只有一点点煤和天然气。正因为你们没有这些,你们培养出来一种磨练自身技能的习惯和文化,这确实当今世界上最珍贵而且真正可再生的资源。你们怎么就这么走运?"


    这曾是我的直觉。而现在,有证据为证。


    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的一个研究小组,出了一个非常棒的小成果。他们绘制出了65个国家15岁学生的PISA成绩与自然资源收入在GDP中的百分比的相关性的图表。说简单点,就是看你们国家挖多少石油或者才多少钻石,跟你们国家高中生的数学成绩到是什么关系。


    结果显示,国家从自然资源的盈利跟它高中生的知识技能明显成反比。 Andreas Schleicher是PISA考试的负责人,她说,这是从这65个国家看出的一个全球的模式。


    石油和PISA考试不是一个性质。


    Schleicher补充道:"圣经上讲,摩西用40年的时间,把犹太人带出了沙漠,却把他们带到了中东唯一一个没有石油的国家。但是毕竟,摩西或许是对的。现在,以色列的经济模式是世界上最为创新的之一,以色列人的生活水平比那个地区大多数石油国家的水平还高。"


    所以结论是,别挖石油,发掘智慧。 根据Schleicher的说法,最新的PISA结果显示,新加坡、芬兰、韩国、香港和日本的学生表现突出,他们国家资源不多,但是他们成绩很好。然而卡塔尔和哈色克斯坦也同样突出,但是是因为他们石油收益最高,学生分数最低。分数靠后的还有资源丰富的拉丁美洲国家,像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非洲国家未参与测试。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资源丰富,学生成绩也不错。但是 Schleicher说,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国家专门设定了政策,不仅仅是消耗他们的资源,而且要节约和投资资源。


    这样算一算就知道了,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在21世纪,一个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不要看它的石油或者金矿储量,要看它有没有高水平的老师,积极的家长和认真的学生。 Schleicher说:"如今学校里的学习水平是未来国家长远的财富和社会水平的一个强大的指示器。"


    经济学家熟知 "荷兰病",一个国家如果太依赖出口,货币飞速升值,结果是廉价进口货涌入市场,出口困难,国内制造业完全崩溃。PISA测试的研究小组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类似的病症:社会过于依赖自然资源,会倾向于使得家长和年轻人都失去某种本能、习惯和动力,使得他们不去磨练技能、做好功课。


    相反,Schleicher说,"那些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像芬兰、新加坡和日本,教育成果丰硕,并且为社会珍视,部分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国家的出路就在于知识和技能,而这又取决于教育。。。这些国家的每个家长和孩子懂得技能提供未来生活的机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所以他们的文化和教育体系都是以技能为中心。"


    或者用我一个印度裔美国朋友 K. R. Sridhar的常说的话说:"你没资源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他是硅谷一个 叫Bloom Energy的燃料电池公司的创始人。


    这就是为什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外国公司中,以色列、中国/香港,台湾、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的最多。他们没有哪个可以靠买油为生的。


    这个研究也给发达国家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现在经济不景气,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来保证现在的生活水平,是很诱人。而且可以确切地说,在长时期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各种经济刺激方案是可以的。但是,就如同 Schleicher说道,"唯一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经济的方式是通过给更多的人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竞争合作,以推动经济增长,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


    总的来讲,Schleicher说,"知识和技能是21世纪经济的全球货币,但是没有哪个中央银行发行这种货币。每个人自己决定他们发行多少。" 有石油,天然气,钻石,当然很好,用他们可以创造就业。但是没用好,不拿去修学校,树立终身学习的文化,从长远角度看,他们反而会削弱社会。 Schleicher 说:"唯一让你前进的,总是你自己创造的东西。"










    发自我的 iPad

    时代周刊:为什么我们害怕一个崛起的中国

    译者 yehui945

    It's hard to argue that the rise of China, taken on the whole, is anything but good for the global economy. New wealth for China's 1.3 billion people means 1.3 billion more people who can buy stuff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creating jobsfrom American research labs to Japanese industrial zones to Brazilian mines. A global economy no longer solely dependent on the U.S. consumer for growth is potentially more stable and prosperous.

    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13亿的中国人拥有的新财富意味着有 13 亿甚至更多的人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产品。从美国研究实验室到日本的工业区,再到巴西的采矿业,中国正为世界创造着无数的就业机会。如今全球经济在不依赖美国人消费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获得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增长。

    Yet few people see China that way. Many don't acknowledge China's positive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at all. Instead, they focus on the competition China has created,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ed world, or the jobs many believe China has "stolen." However, even those who realize, or even directly benefit from, China's advance still can't but feel uneasy about that advance. But why is that? Why do we fear a rising China in a way we don't a rising India? Or why is an economically powerful China less acceptable than, for example, a stronger Europe?

    然而很少有人以这种方式看待中国。很多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相反,他们更关注于中国给世界带来的竞争,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很多人认为中国"偷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但是,即便是那些认识到这一点,甚至是直接从中国发展中受益的人也依旧对中国的进步感到很不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不是害怕一个日益崛起的印度,而是去害怕一个崛起的中国? 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一个经济上更加强大的欧洲,却不能接受一个经济较欧洲稍弱的中国呢?

    The conflicting emotions many have about China's rise are the subject of my latestTIME magazine story, focused on Australi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iddle Kingdom. What's happening Down Under is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for all of us. And for me, reporting there got me thinking about why so many of us – and not just in the West, but out here in Asia as well – are having so much trouble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idea of China as a superpower.

    很多人对中国崛起都持着一种矛盾的情感,这正是我最新一期的时代杂志故事的主题,这本杂志侧重于描述澳大利亚与这个中央集权国家的关系。在澳大利亚发生的事就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预见。对我来说,在那里的报道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 — 不仅仅包括西方人,很多亚洲人也是如此— —就这么难对中国作为超级大国这一想法达成共识。

    There are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have benefited more from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an Australia. The boom in exports Australia has enjoyed due to surging Chinese demand, especially for raw materials, is a key reason –perhap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why the country avoided a recession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Trade with China is also spurring investment and creating jobs. But simultaneously, Australians are becoming uncomfortable about their growing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hey fret that the economy is becoming too dependent on China for its growth. They worry China will use its economic leverage to put political pressure on the country, or employ its growing economic power to become a strategic threat. They don't much care for Chinese companies buying Australian assets. Australians worry that what helps their wallets hurts their country politically and strategically, and the more powerful China gets, the bigger that potential danger. Hugh White, head of the Strategic & Defence Studies Centre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xplained the sentiment to me this way: "As China keeps growing strong enough to fulfill Australians' economic aspirations, it grows more powerful and undermines U.S. primacy and our strategic aspirations. People are conscious that with the benefits we get from Chinese growth,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vulnerability."

     这个世界上极少有国家能像澳大利亚那样从快速发展的中国获得如此多的利益。不断飙升的中国需求让澳大利亚的出口,特别是原材料出口,享受着长期的繁荣。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国家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避免了经济衰退的关键原因,甚至说是决定性的原因。与中国的贸易也促进了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但同时,澳大利亚人却对日益增进中澳关系感到不安。他们担心经济增长会过于依赖中国。他们也担心中国会利用其经济影响力对自己的国家施加政治压力或者把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变成一种战略威胁。他们不太喜欢来澳大利亚购买资产的中国公司。澳大利亚人担心在经济上帮助了他们的中国会在政治上和战略上伤害到他们。中国越强大,潜在的危险也就越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御研究中心主任休•怀特向我讲述了他的观点:发展的中国将强大到足以满足澳大利亚的经济愿望,他将变得更强大,强大到可以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和我们的战略愿望。人们意识当自己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的同时,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脆弱性。

    I think many of us around the world can sympathize with the Australians. As David Pilling ofThe Financial Timesrecently pointed out, China's neighbors aren't too fond of the way Beijing throws its new heft around in the Asia region as its economic influence grows. It's no coincidence that political leaders in Seoul and Taipei strive to maintain strong ties to Washington even as their economies become driven more and more by China. Americans are queasy that the Chinese own so much U.S. debt. The Japanese own just about as much, but that doesn't seem to bother anybody.

     我想世界各地许多人都会和澳大利亚人有着共鸣。最近,戴维皮林的《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的邻国不太喜欢北京利用经济杠杆向他们施加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当韩国和台湾的经济越来越依赖于中国时,他们的政治领导人却想方设法的维持和华盛顿的牢固联系。中国拥有着巨额的美国国债,这让美国人感到很不自在。日本也持着巨额的美国国债,但这似乎并不让人感到麻烦。

    Of course, 30 years ago, it might have. The reaction many have to China today is very similar to the one that towards Japan in the 1980s, when the Land of the Rising Sun was the rising economic challenger to the West. In recent years, Americans got all jittery about a Chinese attempt to buy oil firm Unocal; more than 20 years ago, Americans got all jittery over Japan's acquisition of Rockefeller Center. Why? After the overly emotional response in the U.S. to Sony's acquisition of Hollywood's Columbia Pictures, co-founder Akio Morita pointed out that Australian born Rupert Murdoch had previously bought 20thCentury Fox, without the drama. He was suggesting the reason was racism.

     当然,30 年前,我们也许会感到日本是个麻烦。今天很多人对中国的反应恰似的我们上世纪 80 年代对日本的反应,当时这个日出之国正是挑战西方的崛起者。近年来,美国人总是对中国试图购买优尼科公司感到惴惴不安,20 多年前,在日本收购洛克菲勒中心时美国人也感到无比紧张。这是为什么呢?索尼创始人田昭夫指出:在索尼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影业之前,澳大利亚出生鲁珀特 • 默多克已经买下了 20 世纪福克斯,但戏剧性的是,美国人对默多克的收购没什么动静,对索尼的收购却表现出了过激的反应。田昭夫认为这是种族主义偏见。

    That may be part of the story today with China as well. But the issues are far more complex than that. In the West,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have dominated the world scene for so many centuries that they're uncomfortable with the notion of someone else claiming the throne of global hegemony. The concern Americans had with Japan back in the day was that the Japanese were competitors in the global economy, not partners. The fear was that Japan was trying to undermine American dominance, at least in the realm of business. Even beyond that, Japan was winning with an economic system that challenged American ideals of free markets and free enterprise. For many, the rise of Japan seemed to have something sinister behind it – a competing and unfamiliar economic, corporate and cultural system that was producing superior results to those of the West, and appeared to have only its own interests at heart. The challenge from Japan was not just economic, but ideological.

     这可能是与当今中国相关的故事的一部分。但实际的问题比那复杂得多。在西方,欧洲人和美国人长时间主宰着世界,以至于他们对有人声称要夺取全球霸权的宝座的打算感到很不舒服。那时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变冷淡的原因正是因为日本人已成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伙伴。美国人害怕日本试图破坏他的统治地位,至少是害日本破坏其在商业领域的优势。但日本确实成功的用这个经济体系挑战了美国理想的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对于许多人来说,日本的崛起的背后似乎有什么险恶的阴谋 — —一个极具竞争力却不为人熟悉的经济体、 他们的企业和文化系统比之西方更能产生卓越的业绩,并且他们似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可以说来自日本的挑战并不只是在经济上,也包括了意识形态领域的。

    The reasons many fear China today are very similar. China, too, uses a competing economic model – "state capitalism" – that challenges the economic ideology of the West. In many ways, China also behaves in a mercantilist fashion, which gives the impression it cares little about anyone else. It keeps its currency controlled so its exports can out-compete those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it grabs natural resources for itself wherever and whenever it can. Often state-controlled companies are doing the grabbing, making China seem like a threatening monolithic juggernaut. Worst of all, the political ideology behind China's economic ascent completely counters Western ideals about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China is not just competing with the U.S. in world markets, but offering up an entirely differen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one that at times seems better at creating growth and jobs, even as it restricts much-cherished civil liberties. China is succeeding based on ideas that Americans despise.

     这与今天许多人担心中国的原因是非常相似的。中国也使用同样的经济竞争模式— —"国家资本主义"— —挑战着西方的经济意识形态。在许多方面,中国同样给人以一种自私自利的重商主义的印象。他操控货币以保持出口优势,他贪婪的获取自然资源。他的国有控股的公司往往做一些吸引眼球的事,这使中国看起来像是一个极具威胁的庞大主宰。最糟糕的是,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完全颠覆了西方关于民主和人权的理想。中国不只是与美国在全球市场竞争,而是给世界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和政治体系,这种体系有时似乎更善于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它也极大限制了公民的自由权。中国所推销的理念正是美国人所蔑视的。

    The concerns many in the world have with China go well beyond even that. No one ever expected Japan to become a military threat to the West, or even a contender for diplomatic influence around the world. Japan wanted to be No.1, but only when it came to its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Aside from that Japan was a part of the global establishment – a member of the G7 and a clear U.S. military ally. China is none of those things. More and more, China is using its economic clout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the U.S.-l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Beijing routinely complains about the primacy of the dollar and wantsits own currency to play a greater international role.Chinese diplomats have tried to extend their country's political pull across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while supporting countries clearly hostile to U.S. interests (such as North Korea.) And Beijing is becoming abigger military poweras well, something that makes its neighbors, many of which have a history of conflict with China (South Korea, Vietnam, Japan, Taiwan) extremely nervous. Every extra 10% to China's GDP translates into more money the government can spend on its navy and armed forces.

     世界上一些关注中国的人想到的还不止这些。没有人会去想日本是否会成为西方的军事威胁者或者外交影响的竞争者。日本想做第一,但也是仅限于经济领域而已。除此之外,日本的角色就是G7的成员国,一个完完全全的美国军事盟友。而中国哪个都不属于。中国正越来越多的利用其经济影响力,向世界提供替代美国为主导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北京经常抱怨美元的主导地位,并希望自己的货币方面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中国外交官已尝试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展他们的国家政治影响力,同时支持对美国怀有明显敌视的国家,例如朝鲜。北京军事力量正变的更加强大,这使那些过去与他有过历史冲突的邻国,比如韩国,越南,日本,台湾感到极度不安。中国的GDP每增长10%,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有更多的钱可以投入到海军和武装部队中。

    In other words, China appears to be challenging not just today's economic orthodoxy and order, but the world'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ramework as well. China isn't content just to sell more TV sets to the world, like Japan. The Chinese want to have more control over the world.  And they want to use their economic clout to get it.

     换句话说,中国似乎不只是挑战当今的正统经济模式和秩序,也挑战着世界的政治和军事框架。中国并不会像日本那样,仅满足于卖更多的电视给世界。中国想要的是更多地控制世界。他们想要利用其经济影响力来得到它。

    Or so we think. The fact is we're only guessing at what China might do as a superpower. Since China is still a relatively poor nation today, it makes sense that at this stage in its development, its leadership tends to be focused on what's good for China. Will China's outlook broaden as it become richer? We don't know.

     或者我们认为,事实是我们只能是猜测,当中国在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时,他会做些什么?由于中国今天仍然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所以我们对他的领导层所做的一些利己的事表示理解,但富裕之后的中国呢,野心会扩大吗?我们不得而知。

    When the U.S. took over global leadership from a waning British Empire, the world had a pretty good idea what to expect – that overall the U.S. would continue to hold to ideas of free enterprise and democracy. Now an equally important shift is taking place – the rise of the East – but it's not so clear what it all means for the direction of global civilization. So maybe that's what we fear most of all. The uncertainty of a fundamentally changing world.

     当美国从日渐式微的英帝国接管了全球领导地位时,世界有了一个不错的预期 — —美国必将继续坚持自由企业和民主的思想。如今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又一次主导了这种转变,但我们还不清楚的是这次转变对全球文明发展意味着什么。或许如今最让人害怕的情形就是,我们将面临一个从根本上转变,却饱含着不确定性的世界。

    Read more:http://business.time.com/2011/06/07/why-do-we-fear-a-rising-china/#ixzz1oi5ME6Jy

     








    发自我的 iPad

    2012年3月9日星期五

    [分享] 700句选50的经典劲爆语录

    每日鲜果精选

    1.你个不要脸的是不是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啊,谁都得惯着你!?

    2.脏话对俺们这种俗人就是个语气助词而已,其实并不是故意就想说它,譬如要是搁古时候。《史记》里头那句"呜呼哀哉,逢时不祥!",要是让俺说那就是"妈了个逼,逢时不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3.这么不要脸,这么没心没肺,你的体重应该会很轻吧?

    4.别老问别人为什么不愿意理你,不愿意跟你说话,因为太稀罕你而不愿意搭理你现实吗?你信吗?

    5.我没认识你之前,我真没发现原来我有以貌取人这毛病。

    6.你这个贱人那么爱占便宜,假如拿人家的真手短的话,你他妈早就高位截瘫了!

    7.牛逼 总是比衣服还潮流,旧款还没过时呢,新款就出来了。

    8.能做到"三思而后行"的人不是因为他又聪明又理智,而是他怕轻而易举的被别人骂他妈和他大爷。

    9.好男人就是反复睡一个姑娘,一睡就睡一辈子。

    10.打是亲骂是爱,总骂你妈,都快跟你妈产生感情了。

    11.人生就像曾轶可,要是一开始就跑偏就再也跑不回来了。

    12.万水千山总是情儿。

    13.本人口儿重,拟禁绝可乐,改喝急支糖浆。

    14.打算理发了,甩刘海甩的我脖子都崴了。

    15.得知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16.两个B血型的人合作生产出的小孩是不是2B血型?

    17.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18.思想上的姚明,行动上的郭敬明。

    19.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不让你说话的权利。

    20.一件不想被人脱下的衣服不是一件好衣服。

    21.多年以后。我还是记得那个冬夜她满身大汉的样子。

    22.千里马常有,而母千里马不常有。

    23.傻老五意外瞧见老三撒尿,颠儿颠儿的跑回去对老四说:"老四老三老二老大了!"

    24.我臊眉耷眼的走了,正如我挤眉弄眼地来。

    25.中国有风险,投胎需谨慎。

    26.我为你大爷感到悲哀。

    27.早年间,刚入行,向一前辈高人请教软件应用问题,此君曰:这可是我压箱底儿的绝技,不传男不传女,就传你。

    28."如果你老婆和你情人同时掉进水里,请问你是再找一个丰满型的还是娇小型的?""还找不会游泳的。"

    29.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消灭富不起来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0.我上一次进入一个女人的身体,还是去参观自由女神像。

    31.问:Are you free tonight?

    答:Not free,but cheap!

    32.任何一个消息在经过官方否认之前都不能相信。

    33.我觉得全世界的熊全都一个熊样。

    34.某些领导干部的生活比宫颈还糜烂。

    35.扯上了二斤红头绳,把那喜儿扎起来。

    36.世界上有10种人,懂二进制和不懂的……

    37.不用怀疑,我就是你梦中的穷人。

    38.子曰:三人行,有我必湿。

    39.饭没在锅里,你没在床上。

    40.你没事儿老梦我干嘛,我忙你不知道么?

    41.有个成语叫"一波三折",谁给解释下这是怎么长的?

    42.贞操是封建文化中的糟粕,应予以抛弃。

    43.说吧,你是想死呢还是不想活了?

    44.接下来为您表演家传绝技,大石碎胸口。

    45.您是不是杂种操的,只有杂种和您本人清楚。

    46.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

    47.昨天中午跟同事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讨论我们几个的身高:我被冠以夜用加长型,她自己是日用的,旁边一个1米5多的同事说那我呢我是啥?我俩异口同声的说,你是护垫。

    48.有的时候,纸捅破了你看到的不只是光明,还可能是触摸到了屁眼

    49.你何止是见钱眼开啊,你见钱屁眼儿都开了,不能叫开,那简直就是怒放。

    50.学什么英语啊学英语,你看看九大常委哪个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英语没前途的。

    火星好玩

    原文链接: http://hxyl.net/2012/03/08/jing-bao-lu/

    火星娱乐 河蟹娱乐 Copyright © 2007-2009 爱祖国,爱人民,唉派对。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http://feed.feedsky.com/kisshi,更加欢迎投稿

    稳定快速独立博客主机破盘价只要100元



    发自我的 iPad

    http://p.twimg.com/Ani-6MpCEAA7BBA.jpg

    http://p.twimg.com/Ani-6MpCEAA7BBA.jpg

    关注者

    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过去,因为遥远而美丽; 童年,由于无知才无忧。 幸福,就在于为达到幸福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