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82968
宋鲁郑、陈文茜以及韩寒的“底蕴”
评宋鲁郑“陈文茜道破韩寒‘皇帝的新衣’”
作者:白虹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0-7-24
本站发布时间:2010-7-24 15:43:34
阅读量:283次
拜读了宋鲁郑先生发表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站上的大作“陈文茜道破韩寒‘皇帝的新衣’”,发现宋鲁郑先生还是很有些底蕴的,他也许虽然在心底里对于陈文茜大骂韩寒“放屁”感到无比痛快,但是毕竟没有接着用“放屁”甚至三字经等之类的话来续文茜的貂,而是抓住文茜发言中的“底蕴”两个字大做文章,惹得我也很想围绕着“底蕴”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先来说说宋鲁郑先生的底蕴。从选网的介绍来看,宋鲁郑先生旅法有年,但是中文的写作并无间断,文字功夫的底蕴应该是很深的,但是短短一篇文章倒有几个地方叫人看不懂,比如,“这起被称为台湾民主史上最大的污点至今‘真相’未明,所谓真相未明,是指没有证人而已(证人被发现不久就“蹊跷”死亡,官方认定自杀,家属则坚决否认)。但人人心里都明白谁是主谋。但却有人敢于戳破这一‘皇帝的新装’,然而正是陈文茜,第一时间义正辞严宣布是“民进党自导自演”。这里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指代不清:到底什么真相未明,是“这起”,还是“污点”?;第二和第三句从字面上看是没有转折意义的,却两个“但”连用,紧接着再加上“然而”又在没有转折意义的地方再一次转折,究竟什么意思让人很有些摸头不是脑;文章第六段开头凭空冒出“对韩寒这一硬伤,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了”一句,可是我前后文找了很久,到底哪一“硬伤”,宋鲁郑先生也没有明示;文章最后一段有这样的句子:“我也相信,随着中国转型期的安全度过,中国现代化的完成,韩寒产生的土壤消失,我们也不需要来自台湾的公共知识分子来揭下大陆公共人士的‘皇帝的新装’了”,我想请教宋先生:若换作英文,这里的“安全度过”和“完成”应该用完成时态还是将来时呢?如果用完成时,那就意味着中国已经安全度过了转型期,已经完成了现代化,我想这样的结论从英明的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到我们小小老百姓都是不能认同的,如果说用将来时,那就是说中国的转型期至少现在还没有度过,中国的现代化至少现在还没有完成,按照宋先生的说法,也就是说韩寒产生的土壤还没有消失,那又何必急急忙忙去揭下他的“皇帝的新装”呢?一篇批评别人底蕴不够的文章,自己写得如此马马虎虎,逻辑不通,实在是有伤作为一个中年学者为学的底蕴。
再来说说陈文茜的底蕴。陈文茜的节目我一直很喜欢看,好几年以前,我看她主持的“文茜小妹大”,那时,她带领一群嘉宾,言辞犀利地批评时政,找到一些人士来爆料,有凭有据地揭露贪腐(所以,宋鲁郑先生言之差矣:陈文茜之可敬之处不在于她在“没有证人”的情况下戳破皇帝的新装,而在于她不断求证,以期揭示真相),当时民进党在台上,她不仅批评民进党,对于国民党的连战、马英九也都有批评,这使我觉得她把民主政治体制中公共媒体监督政府、促进政治清明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更为重要的是,在对台湾政治进行评论的时候,如果涉及大陆政治,她也毫不回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她的好朋友李敖访问大陆时,她并没有回避李敖这个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与大陆政治体制之间的张力问题,证明她对于大陆的情况是了然于心的。她到凤凰后,她的节目我依然喜欢看,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凤凰是我们在内地能够看到的唯一的中文海外媒体,连文茜原来服务的东风的政论节目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了,看凤凰起码强过新闻联播吧;第二,文茜的节目确实有她独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对于台湾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确有其入木三分的地方(可见,我之佩服陈文茜与宋鲁郑先生还是不同的:宋先生佩服她能让“陪同人员发出一阵阵尖叫和欢呼”的“场”和“范”,我则佩服她的说理和寻证)。但是,我也不得不说,她的节目的中立立场(亦可说是维护自由民主原则的立场)模糊了,节目中对于大陆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饶着走了,甚至捡好话说、帮闲的情况也不鲜见了,甚至有些时候对于台湾时政的一些评说也曲意逢迎大陆的立场,不禁让人对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产生怀疑。我想,对于文茜到凤凰后节目变化的原因,文茜自己是最心知肚明的了。这就要顺带说一下凤凰卫视的颜色问题了,我不否认,凤凰有一批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从业人员,但是我高度怀疑宋鲁郑先生所说的凤凰是“偏自由主义”的,就我个人的看法,毋宁说凤凰是“偏统一战线”的。端了这样一家电视台的饭碗,文茜的节目要变化也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如此看来,所谓文茜的底蕴也就在于她的自由主义政治知识,以及以这种知识对于台湾政治问题的认识,而在更大范围内将自由主义立场贯彻到底的这样一种底蕴,到底因着饭碗的问题,在文茜身上也丧失了。李敖是陈文茜的朋友,也具有深厚的自由主义知识底蕴,但是为了到大陆这个更大的空间里扬名立万,他不得不与大陆当局合作而放弃对大陆政治的批评,也就是因着名的问题,自由主义的底蕴在他的身上也丧失了。这次文茜为了捧李敖的儿子,不惜对韩寒破口大骂,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平等”“博爱”的原则不见了——连原来还保持着的那点基本的底蕴也没有了!
对照着宋鲁郑和陈文茜的底蕴,我们再来看看韩寒的底蕴。其实这种对照本来是没有什么可对照性的。我查了宋先生的介绍,宋先生过了四十岁;我不知道,也不便猜度文茜的年纪,但是想来不会比宋先生年轻,而韩寒呢,具体年纪我不知道,但是他是八零后是毫无疑问的。一个过了不惑之年的学者,一个资深媒体人去嘲笑、谩骂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没有底蕴,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不免让人想到鲁迅先生关于清水塘和烂泥塘的深浅问题,就算你比人家有底蕴,又怎么样呢,你比人家多吃好多年的饭呢!更何况,在我看来,韩寒并不是没有底蕴的:李敖先生的公子要出书戡台湾教育之乱,我想地球人都能认同,大陆教育之乱决不在台湾之下,而大陆整个的社会体制对于人的思想的禁锢(包括有形的控制,也包括无形的濡化)更是登峰造极,在这样的教育和社会体制下能够走出一个韩寒,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异数!我不认为韩寒的所有观点都正确,但是他敢于说他自己要说的话,敢于对大陆的教育体制和官本位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并且敢于为了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而跳出现有教育体制的圈子,比起马马虎虎写文章、不清不楚谈“中国转型期的安全度过,中国现代化的完成”的宋先生,比起到了凤凰就有所改变的文茜,甚至比起为了扩大市场就放弃批评大陆的李敖,韩寒难道还不算是真正有底蕴的吗!
我跟宋先生同年,我自己在大学里教书,也不少跟年轻人打交道,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当下能够有个韩寒真的不容易,作为年长者,我们要爱护他,以及他这样敢于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当然,爱护不等于捧杀,不等于不能批评,但是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建设性的批评和无意义的嘲讽谩骂是不一样的。当然,年轻的韩寒有权利不接受我们的爱护或者建设性的批评,但是这种爱护和由“爱之深责之切”所激发出来的批评才正是我们作为年长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和底蕴。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