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先进性

 
 

风度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7-10 通过 一五一十部落推荐文章

作者:冉迅 | 评论(5) | 标签:历史, 逻辑

冉按:越是了解更多的历史,越是了解更多的人类文明,就越是感到一个问题:中国传统社会高度层级化的社会结构,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进步?本文并不打算自不量力的就这个问题给出结论,仅仅只是希望能指明一种疑问的价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这种论断:古代的中国有着高度严密的组织结构,这毫无疑问说明中国相对的更加先进。先进的实际证明是:创造了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物质文明水准,留下了大量的精神文明的遗产。简单的说:复杂,庞大的帝国得以运转,本身即是文明的确证。欧洲(以及日本)文明数千年维持在小国寡民状态,充分说明了它们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的落后和原始。

这种论断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有着极多层数的等级制的大帝国,看起来似乎确实比处于分裂状态的一群小国家组成的文明来的先进。因为貌似这种体制需要更大的技巧和水准才能维持。

但是对中外比较,古今比较看得越多,我对这种看法的怀疑就越深。

首先被怀疑的一点是:多层而庞大的帝国文明,并不见得在机制上比诸侯国组成的群落式文明来的复杂。

这里有这样几个证据为我的这个看法提供了佐证:

1)在这样的两个体系里,产生的物质文明水准实际上是不相上下的。李约瑟在科技发展史中曾经大大的惊叹中国文明有着伟大的先驱式发现,但是在就我阅览的资料而言,我感觉他对西方的文明进展程度有些顾忌不足——也就是说有些妄自菲薄。他所感叹的种种中华文明的先进成果,实际上放在世界史的大视野里,并不是非常特别突出。各个文明都有类似重量级的科技成就,就某些文明的规模来说,其他一些文明的成就甚至可以说尚在华夏文明之上。这一点是可以预料的——在科学体系尚未建立,信息传播手段效率很差的情况下,任何技术上的突破都很难说的上必然。不必然的偶然发现,不经过完整一贯的理性的梳理和提炼,与其说是"文明的成果",倒不如说是上天的恩赐。这些成果的分布之均匀,出现过程的相对独立甚至反复的被独立发现,本身也说明了这些技术进步与"文明先进性"缺乏相关关系。既然这个过程更多的是随机的,那么以这个"技术进步程度"来衡量文明先进新显然是意义有限。具体的成果多一些少一些,不能用作"谁更先进"的判断依据。何况中国这方面的表现也并不特别突出。

2)庞大的帝国,是否意味着管理手段的先进。中国的历史典籍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将中国描述成为一个"帅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统一大帝国。这一点在中国人了解到欧洲列强的相对分立之后,就更加为现代的史学教育加以强调。基本的看法是:我们能维持这样一个巨大的帝国,显然我们的统治技术更为先进。

这里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是,古代的中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算是一个完整的帝国?越是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现实情况,就越是对中国的大一统的实际水准产生怀疑。

我举出以下几个例子:

常常被津津乐道的"井田制"就存在着操作上难以克服的具体困难。我们站在现在的立场上考虑实行井田制,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条件:a)精确的测绘技术 b)完善的行政文书管理系统 c)带有透明度的帐目管理系统。d)准确的户籍登记制度 上述条件任何一个不能具备,都难以想象可以进行哪怕很基本的管理。考虑到井田制的时代背景——"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我发觉一个对现实世界有基本认识的人,很难相信井田制曾经真的实行过。在商周时,姓氏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文字尚未统一,没有可靠的度量衡测量手段,没有基本的地理测量的能力(直到清朝康熙年间,中国才算有了基本准确的地图)。我不能想象这样一种制度,在统一的文字和长度单位都缺乏的时代,怎么能实行得起来。

司法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追捕体系实际上可能仅仅是一个盲目的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体系。试想一名凶手在某地犯案。经过层层考虑,决定对他开展追捕。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这是否可能?首先,在身份识别上有着基本上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可靠的身份管理体系。"海捕文书"只能给予定性的描述:面焦黄,微须。"画影图形"在没有准确的素描技术的支持下,大约只能表达一些极为明显的生理特征——譬如络腮胡子一类。换言之,就算存在专职的跨界追捕者,实际上也无从知道被追捕的对象到底是谁。追捕系统的实际有效性,可见一斑。

实际上如果参照各个历史时代的技术水平,我们会发现,一般历史教育中描述的那个十分接近于近代中国的古中国,实际上多半从来不曾存在。大部分的国民彼此之间甚至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接触。大部分的国土,实际上都在中央统治者的有效统治之外。由居于中央的皇帝所有效控制的——也就是为史书所真正覆盖的华夏文明——实际上的中央集权水平可能并不比欧洲教皇控制下的诸侯群落强到哪里去。我之所以做这样的猜测,是因为高于这个水平的统治缺乏现实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撑。

第二个疑点是:【多层级的大帝国】在组织形态上真的比【较小规模的诸侯国组成的群落】更为先进吗?

这个"更先进"的论断,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先进"如何定义?先进的定义无非以下几种:A的适应性比B强,因而认定A比B先进;A是B发展的下一阶段(或者A比B在发展史上出现得较晚),因而认定A比B先进;达成A的条件比B更为艰难,因而A比B先进。

第一种逻辑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看所谓的适应性是指什么领域的适应性。但是很显然,无论是指生产能力还是指军事存续能力。历史都没有明确的证明多层级的大帝国一定胜过"诸侯群落"。野人部落联军横扫某某帝国的例子在东西方都屡见不鲜。而各种文明战国割据时代的文化与生产力的迸发也绝不罕见。如果看得近一些的话,欧盟与中国的实力对比也可以说是一个实际的例子。从这条逻辑出发想验证【多层级的大帝国】比【诸侯群落】更先进,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种逻辑我推演如下:假设存在两个同等的文明——A和B。开始时两个文明都是原始的部落群。然后一千年后,A文明转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而B文明从形态上仍然是相对独立的独立势力的群落形态。这是否当然的说明了A比B先进呢?这个结论其实并不必然。因为B并不是在这一千年里没有变化。B也从第一阶段的【部落群落】仅占到了第二阶段的【部落群落】。【第二阶段的部落群落】并不一定就比【帝国形态】落后。不能仅仅因为形态上更为不同,就认定是先进的标志。形如同一草原动物祖先进化出两个分支,一支仍然是草原动物,只是跑得更快更耐久,另一支则进化为高原动物,善于呼吸稀薄空气,长出了斑斓的色彩和长大的犄角。这并不能作为高原后代比草原后代更先进的充分证据。

第三种逻辑推演起来其实更加简单:我们都知道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管理上难度要复杂得多,势必要求更为复杂的政府机构和官僚体系,要求更多的数据和更复杂的经济理论指导——我们也都看到了这种"更复杂"的经济形式与"简单野蛮"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

简单总结一下本文——1)我们的辉煌文明史需要小心的参照其他更实际的线索来厘清它的现实性。在剔除它的幻想成分后再加以讨论是一种容易得到有效结论的做法。2)【中国在数千年内在全球文明中在水准上居于领先地位】这个论断不论举出多少个别的例子,它从方法论上是缺乏逻辑说服力的。

我写这样一篇文章,可能有损于"民族自豪感"。但是在我看来:1)所谓的"自豪感"本来就是一种弱者的感情。2)从未存在一种"自豪感",能为逻辑证明确实成立。3)如果有人仍然坚持自豪感的必要性,指出【中国是个大帝国不足以证明中国较为先进】至少可以帮助他尽早寻找更好的论证方法。

冉迅的最新更新:
  • 地上的神国 / 2010-07-10 10:41 / 评论数(0)
  • 学历造假的关键词 / 2010-07-08 22:29 / 评论数(10)
  • 居民自治的中心问题 / 2010-07-06 21:53 / 评论数(3)
  • 民主的大门口 / 2010-07-06 21:53 / 评论数(0)
  • 低俗是种什么权? / 2010-07-06 10:58 / 评论数(3)

  •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有深度,值得一看;有意思,值得一读;无聊,浪费时间

    关注者

    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过去,因为遥远而美丽; 童年,由于无知才无忧。 幸福,就在于为达到幸福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